用户 | 搜小说

漢宮名媛王昭君 第十七章(2/2)

高陽/ 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自动滚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這很難說。”

“我勸你還是不要召集廷議的好。”太后問說:“其中的道理你明白不明白?”太后有一番解釋。照她的估計,臣下主和的多,不必召集延議,便可斷定。皇帝如果尊重公意,則無須經過廷議,徑自照大家的意思去做,豈不更顯得英明。

聽完這幾句話,皇帝好半晌作聲不得。他心裡也明白,太后勸他不必召集廷議,是為了廷議如果主和,他必不肯聽從。

那一來就會引起極大的波瀾,決非國家之福。

當然,如果主戰的人多,則經過廷議,師出有名,自己在此刻可以很響亮地說一句:“請放心,一定照延議辦!”無奈,這一層並無把握,就說不起硬話了。

“人生在世,不管什麼身份,都會有不如意的事,全靠自己善於譬解,才能消除煩惱。皇帝,”太后語重心長地說:“你要想想你的責任!”

“是。”皇帝低頭答應著。言又止地,始終沒有一個確實的答覆。

於是太后催問:“你覺得我的話怎麼樣?”

“母后的訓示自當遵從。不過,”皇帝很吃力地說:“和也很難。”

“怎麼難法?”

“講和不是投降?”

“誰要你投降?”太后說道:“呼韓再無禮,也不至如此狂妄。”

“即非投降,受辱是一樣的。”

“這,我就不明白了!和親怎麼說是受辱?如以為門不當,戶不對,漢家的長公主下嫁匈奴是失了面子,那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

“是!”皇帝忽然想到一個說法,理直氣壯了:“昭君已受了明妃的封號,豈可再遣出外?以漢宮的妃嬪,而為單于的閼氏,有辱國體。”這話說得太后一愕。

“我們沒有想到這一層。”她沉了好一會,突然問道:“皇帝,你是說,你之不願送昭君出,是為了保全國家的體面,而不是你自己捨不得昭君?”

“是!”皇帝很響亮地答應著。

“好!”太后沉著地點點頭:“我總想得出法子。”皇帝不知道太后有何善策?設身處地去想了又想,認為太后不會想出什麼好法,昭君是一定可以留下來了!如今之計,只是如何安撫呼韓而已。

“除了割地,什麼都好辦!”他自語著。立即宣石顯和匡衡,說了自己的決定,讓他們去籌劃,如何再去跟呼韓講和。

誰知到了第二天,建章宮中起了極大的變化。

所得到的報告,王昭君已經不在建章宮中。來報的是一名太監。由於昭君不喜太監執役,除了一天一次灑掃殿廷,以及重工作為宮女力弱所不勝,方始傳喚太監入內以外,平時只能在殿門以外待命。所以這名太監只見到箱籠移出宮外,昭君眼淚汪汪地上了車,此外,即無所知。

皇帝自然著急,不知昭君因何移居,移到何處,來接的車輛又是奉何人所派?這一切疑團,派周祥去一問,自然立即就可明白。而皇帝仍覺得一來一往,多費周折,不如直截了當,親自去查問。

“命駕建章宮!”皇帝囑咐:“要快。”要快就不能傳集應有的隨從。周祥知道皇帝的心境,來一輛安車,讓皇帝坐上以後,親自執轡,很快地趕到了。

建章宮平靜如常,但一進了殿門,立刻就覺到了。因為有一架鸚鵡,調教得極其伶俐,平時一見皇帝駕到,就會一聲聲呼喚:“明妃接駕!”此時聲息不聞。而且抬眼搜索,也看不到彩羽朱喙了。

來接駕的是秀。她行禮未畢時,皇帝便即開口問了:“明妃呢?”

“奉懿旨,遷回掖庭了。”

“遷回掖庭?”皇帝越發驚詫:“你沒有聽錯吧?莫非遷到上林苑?”

“回皇上的話,是掖庭。”

“誰來傳的旨?掖庭令?”

“不!是馮婕妤。”秀又說:“不過隨後,掖庭令就來照料了。”何以派馮婕妤來傳懿旨?皇帝深為不解。不過送掖庭而非送上林苑,卻不一定是壞事。因為這至少表示,太后並沒有將韓文換回來,仍舊以昭君為寧胡長公主的打算。

“我再問你,馮婕妤可還說了些什麼?”問到這話,秀便想起馮婕妤冷峻的臉,遂即答道:“除了傳懿旨以外,一個字也沒多說。”

“明妃呢?有什麼話?”

“除了謝恩以外,另外沒有說話。”

“也不問問,皇太后為什麼讓她遷回掖庭?”

“沒有!”秀又加了一句:“明妃不肯問的。”

“為什麼?”皇帝脫口問了這一句,隨即覺得自己的話多餘。那樣一問,明明是覺得遷回掖庭是受了委屈的表示。以昭君的情,是不會有此一問的。

既然問不出所以然來,惟有派人去查詢。當時吩咐周祥即刻趕往掖庭,問明究竟,迅速回奏。

不想周祥未回,又另有一報,說是太后已下懿旨:昭君賜死,照長公主的兇儀殯殮。這如晴天一個霹靂,倉猝之間,無法查證。亦不敢費功夫等查明白再作處置,唯一可做之事便是一面派人到掖庭傳旨:太后的懿旨,暫緩遵行;一面趕到慈壽宮去救昭君。

太后剛剛召見過掖庭令,問了昭君迂迴掖庭的情形,又問可曾接到昭君賜死的懿旨?答奏是:“剛剛接到,正在遵辦。”所謂“正在遵辦”是必須有所處置,而以秘密安靜為主,務須避免引起驚擾。所以通常都在深夜執行,或飲鴆,或自縊,任人自擇。如果自己下不了手,或者戀生不肯遵旨,才不得已用弓弦扣喉,與絞殺無異的手段。

太后瞭解這些習例,召見掖庭令亦就因為有此習例,必須格外叮嚀,限於正午覆命。這就是說:在正午以前,必須處決昭君。

就是在掖庭令剛從邊門退出之時,皇帝步履倉皇地趕到了。

“母后!”皇帝一見面便跪倒:“請開恩!”太后見皇帝一到,便知來意,心裡好不自在!此時故意問說:“開什麼恩?”

“請恕王昭君一死。”原以為皇帝只知道昭君遷回掖庭,誰知竟連賜死的懿旨,他也知道了!太后大為生氣,看著左右大聲問道:“是誰多嘴,告訴了皇上?”隨侍在側的皇后急忙回答,斬釘截鐵地說:“沒有人敢多嘴!消息絕非在這裡洩漏。”

“是兒臣到了建章宮才知道的。”皇帝答說:“隨後又聽說昭君已蒙賜死。請母后開恩,王昭君沒有錯。”真可謂口不擇言,其實最後那句話不說也不要緊,說了更壞。

“她沒有錯,是我錯了?”這一下,皇帝才知道話說得欠考慮,急忙爭辯:“兒臣絕不是這個意思,敢於找個藉口,忤逆母后。”

“是!母親請息怒。”皇后也幫著求情:“皇上絕不是這個意思。”

“不是這意思,是什麼意思?事情擺在那裡很明白,非黑即白,昭君沒有錯處而賜死,當然是我不該下這道旨意羅!”

“兒臣決不敢忤逆母后,不過王昭君實在可憐。”太后又何嘗不知道昭君可憐,不過事到如今,唯有硬起心腸,作個一了百了之計,因而冷冷答道:“可憐的人多著呢!”這樣滴水潑不進去的情勢,迫得皇帝又只好向皇后求援了。看在夫婦的分上,皇后明知太后意志堅決,而且已碰過一回釘子,說不得也只好硬著頭皮,再討一場沒趣。

“請皇太后恕王昭君一死——”一語未畢,引起太后的震怒,鐵青著臉打斷她的話:“慢著!怎麼你也這麼說!你不是有許多委屈,都是由王昭君身上來的嗎?你太懦弱,沒法兒整肅宮闈,來跟我哭訴,如今,我替你出面料理了,你倒又在那裡裝好人,這是怎麼說?”這番責備不輕,皇后又羞、又愧、又委屈,不由得聲音就哽咽了“臣妾死罪!”她跪了下來:“皇太后迴護,臣妾得不知怎麼報答,也真不知道怎麼說才好。”

“你不會說,就別說了!”這是暗示皇后不必過問。皇帝想到昭君命如遊絲,焦急莫名。深藏心底,怎麼樣也不願說的一句話,終於被了出來:“請母后開恩!”他說:“只要王昭君不死,怎麼樣都可以!”太后心想,早肯撤手,不是什麼風波都沒有?沉半晌,覺得不能不準,但還得問個清楚。

“是送到外?”皇帝心如刀絞,好半晌答不出來。不過表情上是看得出來的,真個無奈,唯有割捨。見此光景,太后卻真有些惱恨王昭君了。

“哼!今天才知道,王昭君真的長過兇痣。”

“那——”皇帝忍不住分辯:“那是延壽瞎說。”這句話恰如火上加油“你怎麼知道延壽瞎說?”太后沉下臉來:“我看他一點都沒有說錯。這一陣子,六宮不安,都是她一個人起的禍。如今索大動干戈了!我告訴你,我賜死是為了大漢朝的國體。”皇帝無語,皇后看太后意思有些活動了,心想反正釘子已碰得頭破血了,不如再碰一下。否則,為德不卒,釘子就是白碰了。

“皇太后為國家百姓心,皇上也是知道的,總請皇太后開恩,先放寬一步。等臣妾去勸皇上,果然到了王昭君非死不可的時候,臣妾一定奏請皇太后再降懿旨。”這話說得相當委婉。而皇后站在皇帝一邊,又不免使太后勢孤之,非趁勢收篷不可。

怒氣不息而無可奈何“好吧!”太后將置在玉座旁的拄杖拿起,頓一頓說:“我不管了,也管不了!看你非把大漢朝的天下斷送了不可!”說著,霍地站起身來,扭頭就走。

“母后!母后!”皇帝跪了下來,拉住太后的衣服。

皇后卻又拉住皇帝的衣服。等他轉臉來看時,她使個眼,向外呶一呶嘴。皇帝恍然大悟。救人要緊,母后面前請罪,不必急在此一刻。

於是皇帝鬆了手,而太后亦就毫無顧視地走了。

[章节报错] [推荐作品] [更多相关作品]
目录
肉便器 #綠帽(1) 母女花 #姐妹花 #無綠(1) 藥物(1) 偽娘(1) 好文筆 #女性視角 #破處(1) 小馬拉大車 #性奴(1) 快穿(1) 姐妹花 #NTL(1) 母女花 #調教(1) 全家桶 #NTR(1) 目前犯 #熟女(1) 女性視角 #墮落(1) 異世(1) 異國(3) 靈異(1) 好文筆 #監禁(1) 改造 #骨科(1) BE(1) 戀足(3) 異世界 #後宮(1)
大家正在读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私藏小說網 | 
Copyright © 私藏小說網(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