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 搜小说

隨園詩話 卷九(1/3)

袁枚/ 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自动滚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白下布衣朱草衣,少時有“破樓僧打夕陽鍾”之句,因之得名。晚年無子,卒後葬清涼山。餘為書“清故詩人朱草衣先生之墓”勒石墳前。餘宰溧水,蒙見贈雲:“疊為花縣一江分,來往惟攜兩袖雲。待客酒從朝起設,告天香每夜來焚。自慚龍尾非名士,肯把豬肝累使君?卻喜循良人說遍,填渠巷盡傳聞。”《郊外》雲:“亂鴉多在野,深樹不藏村。”《與客夜集》雲:“羈身同海國,歸夢各家鄉。”《大觀亭》雲:“長江圍地白,老樹隔朝青。”《晚行》雲:“土人防虎門書字,水屋叉魚樹有燈。”《贈某侍御》雲:“朝罷宮袍多質庫,時清諫紙盡抄書。”二隨園地曠,多樹木,夜中鳥啼甚異,家人多怖之。予讀王葑亭進士《平溝早發》雲:“怪禽聲類鬼,暗樹影疑人。”先得我心矣!其他佳句,如:“大星高出樹,殘月細溪。…‘月斜人影忽在水,風過秋聲正滿山。”

“滿帽黃花逢醉客,一肩紅葉識歸樵。”皆妙。

三湖州潘進士立亭,名汝晟,詩宗韓、杜,五古尤佳。《偶成》雲:“靜士難為介,靜女難為媒。嫁容靜女丑,面靜士羞。盛年易畹晚,獨抱無驛郵。桃李非我,蒲柳非我秋。鶴老心萬里,鵬怒翼九州。未免笑樊援,豈屑伍喧啾?搜潤章句,摘卉膏哦。非無蘭苕玩,風騷旨已訛。詩濤與詩骨,韓、孟兩嵯峨。昆體逮鐵體,滔滔同一波。金天削秀華,碧海鳴神鼉。義少姚佚,吉詞無頗。褒中南風手,請為《南風歌》。寥寥發古響,羯鼓如予何?”潘宰直隸某縣,以迂緩故,幾被劾矣。適傅忠勇公平金川歸,潘獻《鐃歌》;公大誇賞,乃改為卓薦。

四鮑進士之鐘,字雅堂,詩人步江之子。詩有父風,而清逸處,往往突過前人。《秋雨乍晴》雲:“箬帽芒鞋準備秋,稍晴便擬看山遊。江入郭無三里,溪水到門容一舟。亭午白雲開野徑,夕陽黃葉下僧樓。閒身自笑如閒鶴,度前峰卻又休。”五言如:“一鳥掠溪鏡,四山明畫簾。”

“魚跳重湖黑,蒲喧急雨來。”七言如:“道心靜似山藏玉,書味清於水養魚。”

“翻書細檢遺忘事,撥火閒尋未過香。

“岸柳帶鴉明遠照,塔鈴和月語清宵。”皆可愛也。雅堂嘗言:“作七古詩,雅不喜一韻到底。”餘深然其言。顧寧人云:“詩轉韻方活,《三百篇》無不轉韻。”五秦中詩人楊子安鸞見訪,適餘外出;歸後見貽一冊。《雪霽》雲:“寒瘦自情,苦工未能。晚晴窗上,先曬硯池冰。”《聞砧》雲:“滿院苔痕合,重門樹影深。”六餘宰江寧時,所賞識諸生秦澗泉、龔雲若、塗長卿,俱登科第。而落不偶者,惟車靜研與沈瘦岑。沈工古文,不為詩。車詩有可存者。《河南道中》雲:“三月陽淡不濃,老冰如石漱寒風。蹇驢覓路人家遠,暮山坳虎眼紅。”《農家》雲:“築場如鏡草堆山,繞屋黃花映碧潭。閒倚茅簷看客過,南人北去北人南。”七寶應王孟亭太守,為樓村先生之孫。丁卯,見訪江寧。攜胡坐門外,俟主人請見乃已,遂相得甚歡。聘修江寧志書,朝夕過從。嘗言樓村先生教人作詩,以“三山”為師:一香山、一義山、一遺山也。有從子嵩高,字少林,少年倜儻,論詩不服乃伯,而服隨園。《大梁懷古》雲:“搖落偏驚旅客魂,秋風回首眺中原。三花樹開神嶽,萬里河聲下孟門。形勝鬱盤終古在,英雄慷慨幾人存?信陵策士俱黃土,獨有侯生解報恩。”太守諱箴輿。

八揚州張哲士,與蔣秋涇好。蔣尤自負,作《遊山》一首,程魚門誇為“小謝”然怒曰:“分明‘大謝’,何小之有?”《留別哲士》雲:“竟掛秋帆決計行,關心天末倚閭情。便歸只好留三月,跡無端已半生。人世乘除蒼狗幻,名山期許白頭成。殷勤相屬還相,愁聽西風雁一聲。”哲士《寄懷》雲:“戀友心空切,寧親去敢遲?才為三夕別,已是百回思。避簾仍下,追涼榻未移。不知江上路,秋暑可曾衰?”哲士詠《胭脂》雲:“南朝有井君王入,北地無山婦女愁。”以此得名,人呼“張胭脂”九中州李竹門過隨園,見贈雲:“園在六朝山裡,一筇先要問高臺。碧梧葉響秋將至,紅藕花香客正來。”其詩頗清。惜年甫三十而卒。餘愛其《詠鞭》雲:“一事思量轉惆悵,不能行到祖生先。”《郊外》雲:“山勢趁多北向,人心如雁只南飛。”十蕪湖施長,曼郎少年,有衛叔寶之稱。餘宰江寧時,秦澗泉屢為致意,雲“將渡江求見”已而病亡。有《上冢歌》雲:“白楊樹,城東路,野草萋萋葬人處。挈植提壺出郭行,可憐今又清明。富家冢高高傍嶺,貧家冢低低亞畛;冢中貧富人不同,一樣酒澆不能飲。暝煙慘淡西斜,挈植提壺還返家。一線陰風旋不定,紙錢飛上棠梨花。”一十一吳門顧星橋進士,詩才清冠等夷;家有月滿樓,藏書萬卷,海內知名之士,無不投縞佇。予目為今之鄭當時。《龍潭》一律雲:“微風緩緩送江聲,最好龍潭道上行。碧樹數叢堪作障,青山一半不知名。閒情轉向塵中得,幽景偏宜客裡生。晚覓茅齋投一宿;花前試看酒旗輕。”進士名宗泰。

一十二姚申甫方伯與沈永之觀察,本中表親,姚姊嫁沈。二人年少時,與餘同肄業書院。每見方伯家遣僮擔盒,供其子婿。二人同登鄉、會科。沈寄姚詩云:“辛勤二老訓喃喃,愛婿猶如愛長男。甘脆每教常健飯,苦猶記許分甘。”沈殿試二甲第三,姚二甲第二,自後官階沈必差姚一級:姚為觀察,沈為太守;沈為觀察,則姚為方伯矣。沈又寄詩云:“平生每好居人後,今還應讓弟先。”餘將赴廣西金撫軍之聘,姚賦詩相留曰:“就使將軍重揖客,何如南國有詞人?”後四十年,姚竟巡撫廣西。餘寄書雲:“不料當所謂‘將軍’,即此時之閣下,惜我不能來作揖客耳!”永之在書院寄內詩云:“深院蝶嬌無語坐,小園花捲簾看。”為掌教楊文叔先生所賞。

一十三餘在都時,永之引見滿洲學士臺。自雲:“年三十時,目不識丁。從一禪師靜坐三月,頗以為苦。一夕,提刀殺禪師。仰頭見月,忽然有悟,賦詩便工。”《外》雲:“野水人面,青山甕馬聲。浮雲連帽起,殘雪帶鞭行。”殊雄偉。公愛永之與枚,以為兩少年必貴;每至,必留飲、留宿,遣妾捧觴。

一十四桐城相公七十生辰,餘與諸翰林祝壽。宴罷,各賜詩扇一柄,詩寫《田園雜興》雲:“不識風塵勞擾,但知雲水盤桓。買畚偶來城市,祀神一著衣冠。”

“橋水村近,疏柳長堤路斜。車馬不聞叩戶,雞豚自識還家。”

“煙生茅屋雲白,雨過菱塘水新。今歲秋田大稔,稻苗高過行人。”

“竹屋正臨水,槿籬曲繞閒亭。此是吾廬本,被人偷作丹青。”

“作苦最憐田婦,布衣椎髻無華。磕餉並攜稚子,採桑不摘閒花。”公終身富貴,而詩能淡雅若此。

一十五嚴公瑞龍作湖北布政使,續《漢上題襟集》,招諸詩人唱和;亦公卿雅事也。傅辰三《》雲:“恰恰分二月半,分妙手愛東君。但愁過卻花朝後,一容減一分。”

“月落參橫夜向晨,半醺花意留人。夜闌莫怯風吹袂,為愛梅花不惜身。”《大雨戲作》雲:“雨師一夕興淋漓,筆尖亂點西窗紙。初猶落落蝌蚪分,繼則盈盈垂似。須臾漫漶一片溼,直似秦碑沒字體。”殊有東坡風趣。沈樹德《落花》雲:“飛燕蹴歸簾影裡,游魚吹起花中。”葉聲木《送人》雲:“吹酒涼風穿樹過,破煙水月隔樓生。”一十六康熙壬寅,餘七歲,受業於史玉瓚先生。雍正丁未,同入學。先生不甚作詩,而得句殊雋。《偶成》雲:“好鳥鳴隨意,幽花落自然。”《病中》雲:“廿年辛苦黔婁婦,半世酸辛伯道兒。”終無子。餘為葬於葛嶺。

一十七沈歸愚尚書,晚年受上知遇之隆,從古詩人所未有。作秀才時,《七夕悼亡》雲:“但有生離無死別,果然天上勝人間。”《落第詠昭君》雲:“無金贈延壽,妾自誤平生。”深婉有味,皆集中最出濤。六十七歲,與餘同入詞林。《紀恩》詩云:“許隨香案稱仙吏,望見紅雲識聖人。”—十八與餘同薦鴻詞者,有戶部主事尚庭楓,號茶洋,陝西人。為人詭誕不羈,忽而結駟連騎,忽而布衣藍褸。賦詩有奇氣,如:“落花平地二尺厚,芳草如天萬里青。”

“月華照樹有烏鵲,雲氣上天如白羊。”皆警句也。

一十九餘愛誦金壽門“故人笑比庭中樹,一秋風一疏”之句。杭堇浦先生曰:“此句本唐人高蟾:‘君恩秋後葉,一一回疏。’不足為壽門奇。壽門佳句,如:‘佛煙聚處都成塔,林雨吹來半雜花。’詠《苔》雲:‘細雨偏三月,無人又一年。’乃真獨造。”餘按古人佳句,都有所本:陳元孝:“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本李群玉:“沙鳥帶聲飛遠天。”梁藥亭:“龍虎片雲終王漢,詩書餘火竟燒秦。”仿唐人:“半夜素靈先哭楚,一星遺火下燒秦。”楊誠齋:“不知落得幾多雪,作盡北風無限聲。”仿唐人:“到前溪無一語,在山作得許多聲。”二十閨秀李金娥詠《路上柳》雲:“折取一枝城裡去,教人知道是深。”湖州高氏小女有一聯雲:“也知歸人早,鄰女釵邊有杏花。”二十一相傳江寧南城外瑞相院後叢竹中,為馬湘蘭墓。望江魯雁門題詩云:“葉飄難往來風,未肯輸懷向狡童。畫到蘭心留素素,死依僧院示空空。知音卓女情雖切,薄倖王郎信未終。一點憐才真意在,青青竹節夕陽中。”

“絕世英雄寄女妝,荊家曾說十三娘。年來文士動相擠,始識伊人不可忘。零似薰香豆蔻,百花想見繡衣裳。平生除拜要離冢,到此才焚一瓣香。”嚴侍讀冬友曰:“瑞相院前之墓,少時亦誤以為湘蘭;後往訪之,見題碣雲‘新安貞女某氏之墓’。碑陰載為某商人之妾,商人不歸,守貞而死。以為湘蘭,有玷逝者矣屍陳楚筠制錦曾效長吉體,為詩證明其事,雲:“古釵耿耿蝕黃土,千歲老蟾嘯秋雨。蒼茫落掩平坡,風入黃蒿作人語。”

“新安山高江水遙,卷施原不生倡條。貞魂夜號月光曉,兒童莫賦西陵草。”二十二餘過京口,丹徒宰徐天球,字天石,貴州人,見示詩集。一別之後,遂永訣矣。餘愛其《風箏》一絕雲:“誰向天邊認鴻?但憑一紙可騰空。任他風信東西轉,百丈遊絲在掌中。”二十三沈光祿子大、許明府子遜,二人齊名。沈如:“竹光晨滑,池靜夜泉生。”許如:“鐘聲涼引月,江氣夕沉山。”真少陵也。行役絕句,有相同者。沈雲:“惟有夢魂吹不斷,月明猶自逆風歸。”許雲:“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子遜先生與餘為忘年,論詩尊唐黜宋,失之太拘。有某少年,故意抄宋詩之有聲調者試之,先生誤以為唐。少年大笑。餘贈雲:“前生合是唐宮女,不唱開元以後詩。”二十四松江王太守名祖庚,與乃祖文恭公同生,故號生同。丁未進士,終身以不入詞館為恨。兩子皆入翰林,而先生不樂也。與彭芝庭尚書,同出尹文端公門下。有《納涼聞笛》雲:“碧空如水淨無雲,斗轉參橫夜分。長笛不知何處起,好風偏送此間聞。江梅片片傷暮,岸柳絲絲綰夕曛。曲罷無端倍惆悵,階前涼溼紛紛。”亦同餘召試友也。

二十五學人之詩,吾鄉除諸襄七、汪韓門二公而外,有翟進士諱灝、字晴江者,《詠菸草五十韻》警句雲:“藉艾頻敲石,圍灰尚撥爐。乍疑伶秉箭,復效雁銜蘆。墨飲三升盡,煙騰一縷孤。似矛驚焰發,如筆見花敷。苦口成忠介,焚心異鬱紆。穢驚苓草亂,醉擬碧筒呼。吻燥寧嫌渴,津漸得腴。清禪參鼻觀,沆瀣潤嚨胡。幻訝刀並,寒能舉口驅。餐霞方孰秘,厭火國非誣。繞鬢霧徐結,蕩雲疊鋪。含來思渺渺,策去步于于。”典雅出,在韓慕廬先生《菸草》詩之上。又,《薄暮驟雨》雲:“黑雲留替西南來,狂飆挾勢驚奔雷。夕陽倉卒收不及,劃住半壁青天開。”句殊奇險。

二十六餘自幼聞姨母章氏,嫁非其偶,時誦“巧常伴拙夫眠”之句,不知何人所作。後閱謝在杭集,方知故是謝詩。其詞曰:“痴漢偏騎駿馬走,巧常伴拙夫眠。世間多少不平事,不會作天莫作天。”二十七從弟鳳儀《旅店》雲:“面有山皆客路,問心無不家鄉。”呂柏巖有句雲:“天果有涯行易盡,家雖無路夢常通。”二十八餘知江寧時,和尹公“通”字韻雲:“身如雨村村到,心似玲瓏面面通。”史文靖公聞之,笑曰:“畫出一個尹元長。”二十九長沙太守陳焱,陝西人,與餘在蘇州花宴甚歡。《口號》雲:“此地若教行樂死,他生應不帶愁來。”未二年,竟卒。然他生無愁,亦可知矣!

三十某公子惑溺狹斜,幾於得疾。其父將笞之,公子獻詩云:“自憐病體輕於葉,扶上金鞍馬不知。”父為霽威。所惑者亦有句雲:“朝朝梳洗臨江水,一路芙蓉不敢開。”又曰:“世間未有無情物,蠟燭能痴酒亦酸。”三十一方恪公六十一歲生兒,當八月十四;賦《得子》詩云:“與翁同甲子,添汝作中秋。”—餘酒席歌場、乘人鬥捷之作,多不載集中。乙未二月,避生於蘇州,有舊識女校書任氏,以扇索詩。餘題雲:“隔年相見倍關情,樓上金燈樓下箏。難得相逢好時節,再遲三是清明。”

“市長陵路狹斜,當簷一樹碧桃花。果然六十非虛度,半醉天台玉女家。”校書喜,次引餘見其第四妹。妹亦持扇索詩。餘題雲:“玉立長身窈窕姿。相逢從此惹相思。雲翹更比雲英弱,知是瑤臺第四枝。”

“若非月姊通消息,爭得玄霜見少君?一樣珍珠兩行字,替他題上藕絲裙。”嗣後任家姊妹,逢能文之客,必歌此四章,不落一字,亦慧人也。餘初意慶六旬,仿康對山集名百人,唱《百年歌》;而不料稱觴之,僅得五人。御史蔣用庵同席,後將往杭州,留詩見贈雲:“喜是尋芳到未遲,唐昌觀里正花時。芝蘭九畹如許,卻讓芝房第一枝。”謂芝仙校書。

“風月東南屬主盟,買花親自載花行。未知桃葉曾否,先佔揚州小杜名。”

“壽域歡場不易全,介眉見說有初筵。分明一樣稱觴酒,纖手扶來便仙。”

“館娃回首夢虛無,又掛風帆西子湖。不識玉釵羅袖畔,可曾閒憶到狂夫?”餘後四年,再過蘇州,任氏姊名翠筠者,持舊扇相示,紙已破矣;猶裝裹護持,為餘唱曲。餘其情,再題二絕雲:“四年前贈扇頭詩,多謝佳人好護持。不是文君才絕世,相如琴曲有誰知?”

[章节报错] [推荐作品] [更多相关作品]
目录
肉便器 #綠帽(1) 母女花 #姐妹花 #無綠(1) 藥物(1) 偽娘(1) 好文筆 #女性視角 #破處(1) 小馬拉大車 #性奴(1) 快穿(1) 姐妹花 #NTL(1) 母女花 #調教(1) 全家桶 #NTR(1) 目前犯 #熟女(1) 女性視角 #墮落(1) 異世(1) 異國(3) 靈異(1) 好文筆 #監禁(1) 改造 #骨科(1) BE(1) 戀足(3) 異世界 #後宮(1)
大家正在读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私藏小說網 | 
Copyright © 私藏小說網(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