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 搜小说

隨園詩話 卷二(1/2)

袁枚/ 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自动滚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丁巳餘落長安,寓刑部郎中王公諱琬者家。同寓人常孝廉趙貴璞,字再白,傾蓋相知,西林相公門下士也。薦餘見西林,有尼之者,因而中止。未幾,王公出守興化。餘僳然無歸。趙以寒士而留餘仍住王公舊屋,供其饔飧,彼此倡和。趙詩才清警,《過仙霞嶺》雲:“萬竹掃天青雨,一峰受月白成霜。”其曾祖某,生天啟間,《題天聖閣》雲:“天在閣中看世亂,民從地上作人難。”二丙子九月,餘患暑瘧。早飲呂醫藥,至呋,忽嘔逆,頭眩不止。家慈抱餘起坐,覺血氣自僨起,命在呼間。忽有同徵友趙藜村來訪。家人以疾辭。曰:“我解醫理。”乃延入,診脈看方,笑曰:“容易。”命速買石膏,加他藥投之。餘甫飲一勺,如以千鈞之石,將腸胃壓下,血氣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顙上微汗,朦朧中聞家慈啃曰:“豈非仙丹乎?”睡須臾醒,君猶在坐,問:“思西瓜否?”曰:“想甚。”即命買瓜,曰:“憑君儘量,我去矣。”食片許,如醍醐灌頂,頭目為輕。晚便食粥。次來,曰:“君所患者,陽明經瘧也。呂醫誤為太陽經,以升麻、羌活二味升提之,將君妄血逆而上,惟白虎湯可治。然亦危矣!”未幾,君歸。餘送行詩云:“活我自知緣有舊,離君轉恐病難消。”先生亦見贈雲:“同試明光人有幾?一時公幹鬢先斑。”藜村《雞鳴埭訪友》雲:“佳辰結良覿,言採北山杜。雞鳴古埭存,登臨渾漫與。蕭梁此化城,貽為初地祖。六龍行幸過,金碧現如許。辨六朝蹤,風亂塔鈴語。江南山佳,玄武湖澄澈。豁開幾盎間,秀出庭木末。延陵敦夙尚,藉以紓蘊結。山能使人澹,湖能使人闊。聊共發嘯,無為慕禪悅。”趙名寧靜,江西南豐人。

四少陵雲:“多師是我師。”非止可師之人而師之也。村童、牧豎,一言一笑,皆吾之師,善取之皆成佳句。隨園擔糞者,十月中,在梅樹下喜報雲;“有一身花矣!”餘因有句雲:“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餘二月出門,有野僧送行,曰:“可惜園中梅花盛開,公帶不去廣餘因有句雲:“只憐香雪梅乾樹,不得隨身帶上船。”五凡古人已亡之作,後人補之,卒不能佳,由無情故也。束皙補《由庚》,元次山補《鹹英》、《九淵》,皮休補《九夏》,裴光庭補《新宮》、《茅鴟》,其詞雖在,後人讀之者寡矣。

六唐人詠《柳》雲:“長條亂拂波動,不許佳人照影看。”宋人詠《柳》雲:“愛把長條惱公子,惹他頭上海棠花。”七張燕公稱閻朝隱詩,炫裝倩服,不免為風雅罪人。王荊公因之作《字說》雲:“詩者,寺言也。寺為九卿所居,非禮法之言不入,故曰‘思無’。”近有某太史恪守其說,動雲“詩可以觀人品”餘戲誦一聯雲:“‘哀箏兩行雁,約指一勾銀。’當是何人之作?”太史意薄之曰:“不過冬郎、溫、李耳!”餘笑曰:“此宋四朝元老文潞公詩也。”太史大駭。餘再誦李文正公防《贈》詩曰:“便牽魂夢從今,再睹嬋娟是幾時?”一往情深,言由衷發,而文正公為開國名臣。夫亦何傷於人品乎?《孝經-含神霧》雲:“詩者,持也。持其情,使不暴去也。”其立意比荊公差勝。

八劉昭禹曰:“五律一首,如四十賢人,其中著一屠沽兒不得。”餘教少年學詩者,當從五律入手:上可以攀古風,下可以接七律。

九孔子與子夏論詩曰:“窺其門,未入其室,安見其奧藏之所在乎?前高岸,後深谷,泠泠然不見其裡,所謂深微者也。”此數言,即是嚴滄“羚羊掛角”、“香象渡河”之先聲。

十盧雅雨《外接家書》雲:“料來狼狽原應爾,便說平安那當真。”何南園《都中寄家書》雲:“每因疾病愁家遠,強說平安下筆難。”一十一《宋稗類抄》第一卷《遭際類》雲:“陳了翁之父尚書,與潘良貴義榮之父好。潘一謂陳曰:‘吾二人官職、年齒,種種相似,恨有一事不如公。’陳問之。潘曰:‘公有三子,我乃無之。’陳曰:‘吾有妾,已生子矣,可以奉借。他生子,當即見還。’既而遣至,即了翁之母也。未幾,生良貴。後其母遂往來兩家。一母生二名儒,前所未有。”此事太通脫,今人所斷不為,而宋之賢者為之,且傳為佳話。高南太守題詩曰:“贈妾生兒古人有,兒生還妾古人無。宋賢豁達竟如此,寄語人間小丈夫!”杭州馮山公先生,以秋盧蒲瞥為齊之忠臣,雲:“替莊公報仇,要滅崔氏,非慶封不可;輸心慶封,非易內不可。五倫中,君、父最大,夫、為小。盧顧大倫,故不顧小倫也。”其言甚創,人多怪之。餘按東漢《獨行傳》:犍為任永避王莽之亂,偽病青盲,於前,佯為不見。似山公之言,未嘗無證。

一十二唐翰林學士最榮,入值,許借飛龍廄馬。白香山《贈錢翰林》詩曰:“分班皆命婦,對苑即儲皇。”蓋最親宮也。是以韋綬,學士也,而覆以蜀擷之袍;韓渥,學士也,而暗藏金蓮之燭。《十國秋》載:“後蜀王建待翰林過優,人尤之。建曰:‘我昔值軍,見唐天子待翰林之厚,雖朋友不如也。我不過萬分之一耳。”’一十三古稱狀元,不必殿試第一名。唐鄭谷登第後,《宿平康里》詩曰:“好是五更殘酒醒,耳邊聞喚狀元聲。”按谷登趙昌翰榜,名次第八,非第一也。周必大有《回姚狀元穎啟》、《回第二人葉狀元適啟》。當時新進士,皆得稱狀元。惟南漢狀元不可作。《十國秋》載:“劉龔定例,作狀元者,必先受宮刑。”羅履先《南漢宮詞》雲:“莫怪宮人誇對食,尚衣多半狀元郎。”古稱探花,不必第三名。《天中記》“唐進士杏園初會,使少俊二人探花遊園,若他人先折名花,則二人被罰”《蔡寬夫詩話》雲:“故事:進士朝集,擇年少者為探花使。”是探花者,年少進士之職,非必第三名也。進士帽上多花。太宗曰:“寇準少年,正花飲酒時。”溫公嚴重,不肯花。或曰:“君恩也。”乃一枝。大概以年少者為貴。某《及第》詩曰:“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杖人多笑,十里珠簾半下鉤。”或又曰:“平康過盡無人間,留得宮花醒後看。”皆傷老之詞。熙寧間,餘中請探花,以為傷風化,遂停此例。後中以贓敗,人鹹鄙之。王弁洲曰:“探花之說,譬如新婦入門,不許妝飾,便教績麻、造飯。理非不是也,而事太早矣。”餘按李燾《長編》載:“陳若拙中進士第三名,以貌陋,人稱瞎榜。”蓋宋以第三名為榜眼,亦探花不必第三名之證。

一十四商寶意有甥吳鑑南潢,為詩人尊萊之子,亦能詩。嚴海珊贈雲:“何無忌酷似其舅,嚴之乃有此兒。”真巧對也。鑑南以主事從溫將軍徵金川,大軍潰於木果,中炮墜溪死。未死時,知不免,寫詩兩冊,以一冊付其叔周某逃歸,以一冊自置懷中。今秋帆先生所刻者,周帶回之一冊也。與程魚門好。程誦其《陶然亭》雲:“偶著芒鞋策策行,到來心跡喜雙清。短蘆一片低如屋,空翠千層遠入城。野曠每留殘照久,地高先覺早涼生。老僧解得登臨意,勸聽殘蟬曳樹聲。”《贈人》雲:“波雖無恨終歸-海,人到忘情卻省才。”與乃舅寶意“人因福薄才生慧,天與才多恰費心”之句相似。

一十五近今風氣,有不可解者:士人略知寫字,便究心於《說文》、《凡將》,而束歐、褚、鍾、王於高閣;略知作文,便致力於康成、穎達,而不識歐、蘇、韓、柳為何人。間有習字作詩者,詩必讀蘇,字必學米,侈然自足,而不知考究詩與字之源。皆因鄭、馬之學多糟粕、省費神,蘇、米之筆多放縱、可免拘束故也。

一十六改詩難於作詩,何也?作詩,興會所至,容易成篇;改詩,則興會已過,大局已定,有一二字於心不安,千力萬氣,求易不得,竟有隔一兩月,於無意中得之者。劉彥和所謂“富於萬篇,窘於一字”真甘苦之言。荀子曰:“人有失針者,尋之不得,忽而得之;非目加明也,眸而得之也。”所謂“眸”者,偶睨及之也。唐人句雲:“盡覓不得,有時還自來。”即“眸而得之”之謂也。

一十七香亭弟出守廣東,餘賦詩送行雲:“君恩深處忘途遠,家運隆時惜我衰。”一時和者甚多。惟押“衰”字頗難。胡書巢妹夫和雲:“江南政績新遺愛,海外文章舊起衰。”餘作書深美之。胡答書雲:“為押‘衰’字頗費心,今果見許,足徵兄之能知此中甘苦也。”書巢尤長五古,《途中望二華》雲:“連山如洪濤,一瀉不得住。散作平岡低,萬壑此爭赴。奔騰勢未已,倔強有餘怒。數里漸逶迤,坡陀相錯互。草木何繁滋,容畜欽美度。落下翠微,蒼蒼群峰暮。白雲幻奇形,屢顧有時誤。”《大散關》雲:“蜀門自此通,谷口望若合。月互蔽虧,陰陽隱開闔。微徑臨深溪,馬蹄畏虛踏。泉亂石中,砰訇肆擊磕。時節已初,氣候如殘臘。黃葉間青條,風吹鳴颯颯。時見採樵人,行歌互相答。”《朝天峽》雲:“旬月去雲棧,登頓勞下上。輿中困掀簸,厭聞馬蹄響。今晨改水涉,失喜聽雙槳。羌舟小如葉,羌水平如掌。健疑青鶻飛,疾類枋榆搶。灘轉峽角來,雙峙袤千丈。石裂怒落,畏壓不敢仰。陰中慘慄,白惝恍。其深蟠蛟龍,其毒聚蛇蟒。側目望天關,閣道更渺茫。行人偶失足,一墜詎可想!”《寄香亭》雲:“攜手天水橋,送我北新關。君歸我夜泊,咫尺不能攀。何況萬餘里,遠隔千重山。子來既無期,我行猶未還。至今夢寐中,橋下聞潺潺。水無已時,思君如連環。森森九種竹,燦燦十樣箋。六六雙鯉鱗,泠泠三峽泉。險易雖有殊,窮達何與焉?自惜結隆愛,金石貫貞堅。與子同一心,豈與時俗遷!寓書奈不達,在遠情空延。子即能我諒,我衷胡由宣?相思如萱草,憂忿何時捐?”書巢受業於嘉禾布衣張庚,而詩之超拔,青出於藍。因書巢全集未梓,為代存數章。

—十八尹文端公論詩最細,有“差半個字”之說。如唐人:“夜琴知雨,晚簟覺新秋。”

“新秋”二字,現成語也。

雨”二字,以“”字起“雨”字,非現成語也,差半個字矣。以此類推,名多犯此病。必雲“晚簟恰宜秋”

“宜”字方對“”字。

一十九詩無言外之意,便同嚼蠟。杭州俞蒼石秀才《觀繩伎》雲:“一線騰身險復安,往來不厭幾回看。笑他著腳寬平者,行路如何尚說難?”又:“雲開晚霽終殊旦,菊吐秋芳已負。”皆有意義可思。嚴冬友壯年不仕,《韋曲看桃花》雲:“憑君眼力知多少,看到紅雲盡處無?”二十痘神之說,不見經傳。蘇州名醫薛生白曰:“西漢以前,無童子出痘之說。自馬伏波徵恥,軍人帶此病歸,號曰‘虜瘡’,不名痘也。”語見《醫統》。餘考史書,凡載人形體者,妍媸各備,無載人面麻者。惟《文苑英華》載:“潁川陳黯,年十三,袖詩見清源牧。其首篇《詠河陽花》,時痘痂新落,牧戲曰:‘汝藻才而花面,何不詠之?’陳應聲曰:‘玳瑁應難比,斑犀點更嘉。天憐末端正,滿面與妝花。’”似此為痘痂見歌詠之始。

二十一唐人有“南宮歌管北宮愁”之句,蓋賦體也。不如方子云《晚坐》雲“西下夕陽東上月,一般花影有寒溫”以比興體出之,更妙。

二十二安徽方伯奇麗川,席間誦和親王《風箏》詩云:“風高上不得上,風緊求低不得低。”方伯《詠梅》雲:“淡影是雲還是夢,暗香宜雨亦宜煙。”風調相似。

二十三康熙間,曹練亭為江寧織造。每出,擁八騶必攜書一本,觀玩不輟。人間:“公何好學?”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見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素與江寧太守陳鵬年不相中。及陳獲罪,乃密疏薦陳。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明我齋讀而羨之。當時紅樓中有某校書尤豔,我齋題雲:“病容憔悴勝桃花,午汗回熱轉加。猶恐意中人看出,強言今較差些。”

“威儀棣棣若山河,應把風奪綺羅。不似小家拘束態,笑時偏少默時多。”二十四青陽秀才陳蔚,字豹章,能文,愛客,受業隨園。《江行雜詠》雲:“沉遠樹青,煙起遙山失。何處艤孤舟?一燈古渡出。昨發螃蟹磯,今泊針魚觜。秋風一夜生,冷半江水。”隨其兄芳鬱庭遠行雲:“江梅開遍雨霏霏,同駐郵亭整客衣。今反嗟人似雁,一行齊向異鄉飛。”鬱庭有《草堂雜詠》雲:“處士應門惟使鶴,高人去榻更無賓。小橋時有云遮斷,不使遊人過水西。”兄弟俱耽詠,人以雙丁、二陸比之。

莆田有吳荔娘者,庖人之女也。愛潔而能詩。豹章聘為旁。未二年,卒。豹章為寫其《蘭坡剩稿》,有《偶成》雲:“瞳瞳曉映窗疏,荏苒韶光一枕餘。深巷賣花新雨後,開門寒初。鶯兒有語遷喬木,燕子多情覓舊廬。那用踏青郊外去,芊芊草上階除。”又:“深院不知早,忽驚牆外賣花聲。”二十五向讀金陵孫秀才韶詠《小孤山》雲:“江心突兀聳孤巒,飄渺還疑月裡看。絕似凌雲一支筆,夜深橫盤。”後過此山,方知此句之妙。

二十六河南撫軍畢秋帆先生篷室周月尊,字漪香,長洲人也。酷嗜文墨,禮賢下士。詠《水仙》雲:“影疑浮夜月,香不隔簾櫳。”《偶成》雲:“家如夜月圓時少,人似秋雲散處多。”夫人還吳門,先生七夕寄詩云:“汴水吳山同悵望,今宵兩地拜雙星。”二十七泗州選貢俟園藻,辛卯秋赴金陵鄉試,主試為彭芸楣侍郎。其友羅孝廉恕,彭門下士也。寓書索觀近藝,戲為《催妝》俳語。答以詩云:“月影空瀠柳影疏,秦淮水漲石城隅。小姑獨處無郎慣,爭似羅敷自有夫?”榜揭,獲雋。羅往賀,入門狂叫曰:“今小姑亦嫁彭郎矣!”一時傳為佳話。

二十八古人官貴行船多伐鼓,少陵詩曰:“打鼓發船誰氏郎?”白香山詩曰:“兩岸紅燈數聲鼓,使君樓牒下巴東。”皆伐鼓之證也。今人開船鳴鉦,未知起於何時。

二十九劉曾燈下誦《文選》,倦而就寢,夢一古衣冠人告之曰:“魏、晉之文,文中之詩也;宋、元之詩,詩中之文也。”既醒,述其言於餘。餘曰:“此餘夙論如此。”三十餘畫《隨園雅集圖》,三十年來,當代名題者滿矣,惟少閨秀一門。慕漪香夫人之才,知在吳門,修札索題,自覺冒昧。乃寄未五,而夫人亦書來,命題《採芝小照》。千里外,不謀而合,業已奇矣!餘臨《採芝圖》副本,到蘇州,告知夫人,而夫人亦將《雅集圖》臨本見示,彼此大笑。乃作詩以告秋帆先生曰:“白髮朱顏路幾重?英雄所見竟相同。不圖劉尹衰頹,得見夫人林下風。”三十一王夢樓太守,於音律。家中歌姬輕雲、寶雲,皆餘所取名也。有柔卿者,兼工詠。成嘯崖公子贈以詩云:“侍兒原是紀離容,紅豆拈來意轉慵。時方示疾。一曲未終人不見,可堪江上對青峰?”柔卿和雲:“生小原無落雁容,秋風偶覺病身慵。掛帆公子金陵去,望斷青青江上峰!”三十二杭州孫令宜觀察,餘世也。女公子云鳳,幼聰穎,八歲讀書,客出對雲:“關關雎鳩。”即應聲曰:“邕邕鳴雁。”觀察大奇之。和餘《留別杭州》詩四首,錄其二雲:“撲簾飛絮一終,太史歸來去又匆。把菊昔為三徑客,盟鷗今作五湖翁。囊中有句皆成錦,閨裡聞名未識公。遙憶花間揮手別,片帆天外掛長風。”

“未曾折柳倍留連,縱得重來又隔年。遠水夕陽青雀舫,新蒲雨白鷗天。三千歌管歸花縣,十二因緣屬散仙。安得講筵為弟子;名山隨處執鞭!”三十三羊後答劉曜語,輕薄司馬家兒:“再醮之婦,媚其後夫;所謂閨房之內,更有甚於畫眉者。”笫之言不逾閾,史官何以知之?楊妃洗兒事,新、舊《唐書》皆不載,而溫公《通鑑》乃採《天寶遺事》以入之。豈不知此種小說,乃委巷讕言,所載張嘉貞選婿,得郭元振,年代大訛,何足為典要,乃據以汙唐家宮閫耶?餘詠《玉環》雲:“《唐書》新、舊分明在,那有金錢洗祿兒?”蓋雪其冤也。第李義山《西郊百韻》詩,有“皇子棄不,椒房抱羌渾”之句。天中進士鄭蝸《津陽門》詩,亦有“祿兒此侍御側”、“繡羽褓衣質質”之句。豈當時天下人怨毒楊氏,故有此不之語耶?至於楊妃縊死佛堂,《唐書》、《通鑑》俱無異詞,獨劉禹錫《馬嵬》詩云:“貴人飲金屑,倏忽舜英暮。”似貴妃之死,乃飲金屑,非雉經矣。傳聞異詞,往往如是。

三十四唐人詩話:“李山甫貌美。晨起方理髮,雲鬟委地,膚理玉映。友某自外相訪,驚不敢進。俄而山甫出,友謝曰:‘頃者誤入君內。’山甫曰:‘理髮者即我也。’相與一笑。”餘弟子劉霞裳有仲容之姣,每遊山必載與俱。趙雲松調之雲:“白頭人共泛清波,忽覺沿堤屬目多。此老不知看衛蚧,誤誇看殺一東坡。”三十五“忍凍不先自去,釣竿常被別人牽。”宋人句也。默禪上人一聯雲:“水藻半浮苔半溼,浣紗人去不多時。”俱眼前語,而餘韻悠然。

三十六餘過袁江,蒙河督李香林尚書將所坐船親送渡河。席間讀尚書詩,《野行》雲:“香聞茅店,紅惜秋花開野塘。”《宿永平》雲:“樹樹鳥相語,山山水上看。”皆佳句也。又見贈二律,已梓入集中矣。其尊人湛亭尚書,先督南河,《遙灣夜泊》雲;“風雪荊山道,帆滯水涯。幾聲深夜犬,知近野人家。”《赴南河》雲:“過顙應知因搏致,徹桑須及未陰時。”用《孟子》語,而治河之道,思過半矣。

三十七錢文端公少時,鄉試落第。其科主試者趙侍郎也,別號長眉公,觀演《小尼姑下山》,戲題雲:“三寸黃冠綰碧絲,裝成十六女沙彌。無情最是長眉佛,訴盡愁總不知。”西河選閨秀詩,獨遺山陰女子王端淑。王獻詩云:“王嬙未必無顏,爭奈君筆下何?”一藏其名,一切其姓。

三十八尹似村有句雲:“自與情人和淚別,至今愁看雨中花。”蔣廷鎔有句雲:“自從環鞏無消息,簷馬丁東不忍聽。”三十九阮亭先生,自是一代名家。惜譽之者,既過其實;而毀之者,亦損其真。須知先生才本清雅,氣少排異,為王、孟、韋、柳則有餘,為李、杜、韓、蘇則不足也。餘學遺山,《論詩》一絕雲:“清才未合長依傍,雅調如何可詆緝嫫?我奉漁洋如貌執,不相菲薄不相師。”四十本朝古文之有方望溪,猶詩之有阮亭:俱為一代正宗,而才力自薄。近人尊之者,詩文必弱;詆之者,詩文必。所謂佞佛者愚,闢佛者迂。

四十一鄭夾瀠笑韓昌黎《琴》諸曲為《兔園冊子》,薄之太過。然《羨裡》一篇,末二句雲:“臣罪當誅,天王聖明。”深求聖人,轉失之偽。按《大雅》:“文王曰諮,諮汝殷商,汝焦哮於中國,斂怨以為德。”文王並不以紂為聖明也。昌黎豈不讀《大雅》耶?東坡言孔子不稱湯、武。按《革卦-系詞》:“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系詞》,孔子所作也。東坡豈不讀《易經》耶?劉後村為吳恕齋作《詩序》雲:“近世貴理學而賤詩賦,間有篇章,不過押韻之語錄、講章耳。”餘謂此風,至今猶存。雖不入理障,而但貪序事、毫無音節者,皆非詩之正宗。韓、蘇兩大家,往往不免。故餘《自訟》雲:“落筆不經意,動乃成蘇、韓。”四十二為人不可不辨者:柔之與弱也,剛之與暴也,儉之與嗇也,厚之與昏也,明之與刻也,自重之與自大也,自謙之與自賤也,似是而非。作詩不可不辨者:淡之與枯也,新之與纖也,樸之與拙也,健之與也,華之與浮也,清之與薄也,厚重之與笨滯也,縱橫之與雜亂也,亦似是而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章节报错] [推荐作品] [更多相关作品]
目录
肉便器 #綠帽(1) 母女花 #姐妹花 #無綠(1) 藥物(1) 偽娘(1) 好文筆 #女性視角 #破處(1) 小馬拉大車 #性奴(1) 快穿(1) 姐妹花 #NTL(1) 母女花 #調教(1) 全家桶 #NTR(1) 目前犯 #熟女(1) 女性視角 #墮落(1) 異世(1) 異國(3) 靈異(1) 好文筆 #監禁(1) 改造 #骨科(1) BE(1) 戀足(3) 異世界 #後宮(1)
大家正在读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私藏小說網 | 
Copyright © 私藏小說網(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