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二十三年,,王正月,叔孫舍如晉。
癸丑,叔鞅卒。
晉人執我行人叔孫舍。
晉人圍郊。郊者何?天子之邑也。(天子間田,有大夫主之。o間,音閒。)[疏]“叔孫舍”者。o解:《左氏》、《梁》作“”字。o“郊者何”o解雲:言外邑,文無所繫;
言魯邑,而不言伐我,故執不知問也。
曷為不繫於周?不與伐天子也。(與侵柳同義。)[疏]注“與侵柳同義”o解雲:即宣元年“冬,晉趙穿帥師侵柳”傳曰:“柳者何?天子之邑也”注云“天子間田也,有大夫守之,晉與大夫忿爭侵之”也;“曷為不繫乎周”注云“據王帥敗績於貿戎,系王”;“不與伐天子也”注云“絕正其義,使若兩國自相伐”今此圍郊亦然,故曰與侵柳同義。然則彼已有傳,今復發之者,正以侵圍異文故也。且若不發傳,無以知其伐天子。
夏,六月,蔡侯東國卒於楚。(不者,惡背中國而與楚,故略之。月者,比附父仇,責之淺也。不書葬者,篡也。篡不書者,以惡朱在三年之內,不共悲哀,舉錯無度,失眾見篡。o惡背,烏路反,下同;背,音佩。共,音恭。錯,七故反。)[疏]注“不
”至“略之”o解雲:正以大國之卒,例皆書
,今此不
,故解之。言背中國而與楚者,即此文卒於楚是也。o注“月者”至“淺也”o解雲:僖十四年“冬,蔡侯卒”注云“不月者,賤其背中國而附父仇,故略之甚也”然則彼過深,故不月,此則過淺,但不
而已,云云之說,備於僖十四年。雲不書葬者,篡也者,以《
秋》之例,篡不明者,例不書葬。今此東國篡不明,不書其葬,以明篡矣。o注“篡不”至“見篡”o解雲:二十一年“冬,蔡侯朱出奔楚”何氏雲“出奔者,為東國所篡”然則東國既篡於朱,而無立、入之文者,正
惡朱故也,何者?東國篡朱,而無文貶,則知《
秋》之義,惡朱明矣。言在三年之內者,即二十年冬“蔡侯廬卒”至二十一年冬,朱即出奔,故曰三年之內也。所見之世,始錄諸侯內行小失,不可勝書,是以《
秋》但
而見譏而已,故何氏雲“不共悲哀,舉錯無度”而已矣。凡是為人所篡,皆失眾之所由,故何氏雲“失眾見篡”也。
秋,七月,莒子庚輿來奔。
戊辰,吳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於雞父。鬍子髡、沈子楹滅,獲陳夏。此偏戰也,曷為以詐戰之辭言之?(據甲戌齊國書及吳戰於艾陵,俱與夷狄言戰,今此從詐戰辭言敗。o雞父,音甫。髡,苦門反。楹,音盈,《左氏》作“逞”《梁》作“盈”夏,戶雅反。,五結反。艾,五蓋反。)[疏]“此偏戰也”o解雲:正以《秋》之例,偏戰者
,詐戰者月,今此書
,故言偏戰。o注“據甲戌”至“言敗”o解雲:即哀十一年夏“五月,公會吳伐齊。甲戌,齊國書帥師,及吳戰於艾陵,齊師敗績,獲齊國書”是也。
不與夷狄之主中國也。(序上言戰,別客主人直不直也。今吳序上而言戰,則主中國辭也。o別客,彼列反,下及傳同。)[疏]注“序上言戰”o解雲:以莊二十八年“齊人伐衛。衛人及齊人戰,衛人敗績”傳雲“《秋》伐者為客”注云“伐人者為客”;“伐者為主”注云“見伐者為主”;“故使衛主之也”彼注云“戰序上言及者為主”;“曷為使衛主之?衛未有罪爾”注云“蓋為幽之會,服父喪未終而不至故”又僖十八年
,宋公以下伐齊,夏“宋師及齊師戰於,齊師敗績”傳雲“《
秋》伐者為客,伐者為主。曷為不使齊主之?與襄公之徵齊也。曷為與襄公之徵齊?桓公死,豎刀、易牙爭權不葬,為是故伐之也”以此言之,若主人直,則主序上;若客直,則客序上,故云序上言戰,別客主人直不直。今吳人序其上而言戰,則是吳人為主中國之辭,故不得言戰,直言敗而已,故云不與夷狄之主中國。
然則曷為不使中國主之?(據齊國書主吳。)中國亦新夷狄也。(中國所以異乎夷狄者,以其能尊尊也。王室亂莫肯救,君臣上下壞敗,亦新有夷狄之行,故不使主之。不稱國國出師者,賤略之。言之師者,闢許獨稱師,上五國稱國之嫌。o之行,下孟反,下同。)[疏]注“君臣上下壞敗”者。o解雲:不救天子,有無君臣上下之道,改雲君臣上下壞敗。o注“不稱國國出師者,賤略之”者。o解雲:決桓十三年“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之文。o注“言之師者”o解雲:若不言之,直言吳敗頓、胡、沈、蔡、陳、許師於雞父,則嫌師文獨使許稱,自陳以上單稱國,是故言之,以散之矣。
其言滅獲何?(據蔡公孫歸生滅沈,以沈子嘉歸殺之。國言滅,君言殺。又獲晉侯言獲,此陳夏亦言獲,君大夫無別。)[疏]注“據蔡”至“言殺”o解雲:即定十四年“夏,四月,庚辰,蔡公孫歸生帥師滅沈,以沈子嘉歸,殺之”彼國言滅,君言殺,今此君言滅,是以據而難之。雲又獲晉侯言獲者,即僖十五年冬十一月“壬戌,晉侯及秦伯戰於韓,獲晉侯”是也。然則國言滅,君言殺,以解傳其言滅何之文;又獲晉侯言獲,以解傳其言獲何之文。
別君臣也。君死於位曰滅,生得曰獲,大夫生死皆曰獲。(大夫不世,故不別死位。)[疏]“君死於位曰滅”者。o解雲:即此“鬍子髡、沈子盈滅”是也。生得曰獲者,即“獲晉侯”是也。大夫生死皆曰獲者:大夫死曰獲者,即此“獲陳夏”及哀十一年“獲齊國書”之徒是也;其大夫生得曰獲者,宣二年“獲宋華元”是也。o注“大夫不世,故不別死位”o解雲:正謂諸侯世,故別其死社稷與不,若其死社稷者而經書滅,不能者貶之言獲也。大夫不世,是以不勞別之,故不問生死,皆謂之獲也。
不與夷狄之主中國,則其言獲陳夏何?(據荊敗蔡師於莘,以蔡侯獻舞歸,不言獲。o莘,所巾反。)[疏]注“據荊”至“言獲”o解雲:在莊十年秋九月,彼傳雲“曷為不言其獲?不與夷狄之獲中國也”吳少進也。(能結偏戰,行少進,故從中國辭治之。髡、楹下雲滅者,死戰當加禮,使若自卒相順也。經先舉敗文,嫌敗走及殺之,故以自滅為文,明本死位,乃敗之爾。名者,從赴辭也。)[疏]注“髡楹”至“順也”o解雲:獲晉侯戕曾阝子之徒,皆獲戕之文在上,今髡、楹之滅,滅文在下者,以其死戰當合加禮,故退滅文於下,使若公子友卒之類,不為人所殺然,故曰使若自卒。一則不言戰,不與夷狄之主中國;一則其言滅,不與夷狄之殺諸夏,二理合符,故言相順也。o注“名者,從赴辭也”解雲:《公羊》之義,合書則書,不待赴告,而言從赴辭者,正以髡、楹既死,故胡、沈之臣赴告鄰國,雲道寡君某甲,為吳所滅,諸侯之史,悉書其名,孔子案諸國之文而為《
秋》,由是之故,錄其名矣,故曰名者,從赴辭。隱公八年“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秋“八月,葬蔡宣公”傳雲“卒何以名而葬不名?卒從正”注云“卒當赴告天子,君前臣名,故從君臣之正義言也”;“而葬從主人”彼注云“至葬者,有常月可知,不赴告天子,故從蔡臣子辭稱公”也。以此言之,則此注云“名者,從赴辭”者,謂其赴告天子之辭是以稱人矣。
天王居於狄泉。此未三年,其稱天王何?(據伯來求金,不稱天王。)[疏]注“據
”至“天王”解雲:即文九年“
伯來求金”是也。彼雲“何以不稱使?當喪未君也。逾年矣,何以謂之未君?即位矣,而未稱王也。未稱王,何以知其即位?以諸侯之逾年即位,亦知天子之逾年即位也”注云“俱繼體,其禮不得異”;“以天子三年然後稱王,亦知諸侯於封內三年稱子也”然則天子之法,三年然後方始稱王,故此傳雲“此未三年,其稱王何”據
伯不稱天王以難之。
著有天子也。(時庶孽並篡,天王失位徙居,微弱甚,故急著正其號,明天下當救其難而事之。o孽,魚列反。難,乃旦反。)尹氏立王子朝。(貶言尹氏者,著世卿之權。尹氏貶,王子朝不貶者,年未滿十歲,未知富貴,不當坐,明罪在尹氏。o子朝如字。)[疏]注“貶言尹氏者”o解雲:即隱三年夏“尹氏卒”之下,傳雲“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稱尹氏何?貶。曷為貶?譏世卿”是也。雲年未滿十歲者,何氏更有所見,或者正以衛人立晉莒展去疾之徒,悉去公子見其當國。今此王子朝經無貶文,乃與楚公子比之經相似。案上十三年“公子比”之下,傳雲“比巳立矣,其稱公子何?其意不當也”以此言之,明其幼少也;年既幼少,未貪富貴,故以未盈十歲言,以下二十六年出奔之時,年已稍長,而不去王子者,順上文也。
八月,乙未,地震。(是時猛、朝更起,與王爭入,遂至數年。晉陵周竟,吳敗六國,季氏逐昭公,吳光弒僚滅徐,故至三食,地為再動。o更,音庚。數,所主反。為,於偽反。)[疏]“是時”至“數年”o解雲:猛今雖卒,但篡來世近,而子朝覆逆,故曰猛、朝更起。上“王猛入於王城”;今言“天王居於狄泉”
“尹氏立王子朝”;二十六年“天王入於成周”
“王子朝奔楚”故云與王爭入也。首尾五載,故曰遂至數年。雲晉陵周竟者,即上“圍郊”是也。雲吳敗六國者,上文雲“吳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云云是也。雲季氏逐昭公者,即下二十五年“九月,己亥,公孫於齊”是也。o注“吳光殺僚滅徐”者。o解雲:即下二十七年“夏,四月,吳弒其君僚”;滅徐者,即下三十年冬十二月“吳滅徐,徐子章禹奔楚”是也。雲故至三食,地為再動者,上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午,朔,
有食之”二十三年十有二月,癸酉,朔,
有食之;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
有食之”故云
至三食也;上十九年夏“五月,已卯,地震”今年又震,故曰地為再動。
冬,公如晉。至河,公有疾,乃復。何言乎公有疾乃復?(據上比乃復,不言公,不言有疾。)[疏]注“據上”至“有疾”o解雲:上十三年冬“公如晉,至河乃復”;又二十一年冬“公如晉,至河乃復”皆言公如。而云不言公者,正謂至河之下不言公矣。
殺恥也。(因有疾以殺畏晉之恥。舉公者,重疾也。
“子之所慎:齋、戰、疾”)二十有四年,,王二月,丙戌,仲孫ㄑ卒。
叔孫舍至自晉。
夏,五月,乙未,朔,有食之。(是後季氏逐昭公,吳滅巢,弒其君僚,又滅徐。)秋,八月,大雩。(先是公如晉,仲孫ㄑ卒,民被其役,時年叔倪出會,故秋七月復大雩。o被,皮寄反。)丁酉,杞伯鬱卒。(o鬱,音來,又力之反,二傳作“鬱”)。
冬,吳滅巢。
葬杞平公。
[疏]“叔孫舍至自晉”解雲:上十四年“,隱如至自晉”以其被執而還,故省去其氏。今此叔孫舍不去氏者,蓋以無罪故也,是以文十四年傳雲“稱行人而執者,以其事執也”注云“以其所銜奉國事執之,晉人執我行人叔孫舍是也”;“不稱行人而執者,以已執也”注云“已者,已大夫,自以大夫之罪執之。分別之者,罪惡當各歸其本”以此言之,則知隱如有罪,故去其氏;叔孫無罪,故無貶文。若然,文十五年夏“單伯至自齊”案彼單伯亦以其有罪執,而存其氏者,恥之故也,是以彼注云“不省去氏者,
當絕,使若他單伯至”是也。注“是後季氏逐昭公”者,在下二十五年九月。雲吳滅巢者,在今年冬。雲弒其君僚者,在二十七年。雲又滅徐者,在三十年冬。先言季氏逐昭公者,正
決吳事故也。杞伯鬱卒者,《左氏》、《梁》作“鬱”字,今正本亦有“鬱”字者。
二十有五年,,叔孫舍如宋。
夏,叔倪會晉趙鞅、宋樂世心、衛北宮喜、鄭遊吉、曹人、邾婁人、滕人、薛人、小邾婁人於黃父。(o倪,音詣,又五兮反,《左氏》作“詣”樂世心,世如字,又以制反,《左氏》作“大心”父,音甫。)。
有鸛鵒來巢。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非中國之禽也,宜又巢也。(非中國之禽而來居此國,國將危亡之象。鸛鵒,猶權
。宜
又巢,此權臣
國,自下居上之徵也,其後卒為季氏所逐。o鸛,音權,《左氏》作“瞿”音劬。鵒,音
。)[疏]“夏叔倪”者。《梁》與此同,《左氏》經賈注者作“叔詣”字。o“有鸛鵒來巢”者。o解雲:案《運鬥樞》雲“有鸛鵒來巢於榆”此經不言於榆者,
道來巢即為異,不假指其處所,若莊七年傳雲“‘不修
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復’,君子修之曰‘星如雨’”何氏雲“明其狀似雨爾,不當言雨星;不言尺者,則為異,不可以尺寸錄之”非中國之禽也者,謂是夷狄之鳥,以《異義》“《公羊》說”雲“鸛鵒,夷狄之鳥,不當來入中國”鄭君之曰:“《
秋》之鳥不言來者,多為夷狄來也”若鸛鵒乃飛從夷狄而來,則昭將去遠域之外。以此言之,則知非中國之禽者,謂是夷狄之鳥,而《冬官》雲“鸛鵒不逾濟”鄭氏雲“無妨於中國有之”者,何氏所不取也。舊解以為中國,國中者,非得注之意。《梁》與此同。
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又雩者何?又雩者,非雩也,聚眾以逐季氏也。(一月不當再舉雩。言又雩者,起非雩也。昭公依託上雩,生事聚眾,以逐季氏。不書逐季氏者,諱不能逐,反起下孫,及為所敗,故因雩起其事也。但舉
,不舉辰者,辰不同,不可相為上下。又
為君,長為臣,去辰,則逐季氏意明矣。上不當
,言上辛者,為下辛張本。不言下辛,言季辛者,起季氏不執下而逐君。o下孫,音遜,下文同。去,起呂反。為下,於偽反,下“而為”同。)[疏]“又雩者何”o解雲:諸夏雩祭文,悉不言又,異於常例,故執不知問。o注“一月”至“事也”o解雲:僖三年注云“大平一月不雨即書,《
秋》亂世,一月不雨,未害物,未足為異,當滿一時乃書”然則《
秋》之義,一時能害,方始書雩,豈有再舉其雩乎?故曰一月不當再舉雩矣。既無再舉雩之例,而言又雩者何?以起其非實雩,故云言又雩者,起非雩也。o注“但舉”至“上下”o解雲:正以去年“夏,五月,乙未,朔,
有食之”則此月上辛為辛丑,下辛為辛酉,所以直言辛,不兼言醜、酉者。若言辛丑、辛酉,即是參差不同,不可相為上下故也。o注“又
”至“明矣”o解雲:十
為陽為,故為君之義;十二辰為陰為枝,故為臣之象,故云
為君,辰為臣。o注“上不”至“張本”o解雲:《
秋》之雩,其例書時,即桓五年秋“大雩”之文是,故云上不當
也。若然,亦不合月。而云七月者,
見上辛下辛皆七月之
故。o注“不言”至“逐君”o解雲:凡言上者,對下之稱。既言上辛而不言下辛者,
起季氏不執臣下之卑而逐君矣。
1.鄉豔:狂野美人溝(寒江醉友)
4566人在看2.白絲玩具護士(不詳)
5993人在看3.我的媽媽是女俠(147-最新)先行版(陳一樂兒)
4176人在看4.那一汪肥水的流淌(全)(消逝的背影)
9889人在看5.天使折翼之戀母不歸路(全本)(性與情)
17888人在看6.大雞巴肆意肏翻絲襪肥臀(曹背氣絲)
7454人在看7.精靈催眠系列(後悔的神官)
4899人在看8.催眠女明星唐藝昕(全)(逍遙H先生)
5210人在看9.亂欲之淵(YUAN19971004)
43558人在看10.絲襪教師媽媽黃美玲純愛改編版(ouy.o)
14936人在看11.被海賊佔領淪為妓院的星穹列車(大可愛蘿莉資本家)
5627人在看12.懷孕就結婚:和極品美母的約定(純母子,超長福利)(青魔冷槍)
10615人在看13.奪妻(論如何艹到別人的新娘)(1-131全本+番外)(老司姬流蘇)
8591人在看14.路人女主,肏翻綠奴倫也的心愛女友英梨梨詩羽(全)(亡羚)
6738人在看15.為了學區房忍辱代孕的妻子(全)(雲如陰)
6332人在看16.生日願望終極版(樂胥)
11712人在看17.我在綜合影視黑化了(掃墓上墳)
13135人在看18.論壇大佬在吹水小丑竟是我自己(葬歌)
7069人在看19.世子很綠(下海還債)
9172人在看20.仙子的修行 番外 美人篇(yehou123)
22354人在看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