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 搜小说

貞觀政要 尊敬師傅(1/1)

吳兢/ 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自动滚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貞觀三年,太子少師李綱有腳疾,不堪踐履。太宗賜步輿,令三衛舉入東宮,詔皇太子引上殿,親拜之,大見崇重。綱為太子陳君臣父子之道,問寢視膳之方,理順辭直,聽者忘倦。太子嘗商略古來君臣名教,竭忠盡節之事,綱懍然曰:“託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為難,綱以為易。”每吐論發言,皆辭慷慨,有不可奪之志,太子未嘗不聳然禮敬。

貞觀六年,詔曰:“朕比尋討經史,明王聖帝曷嘗無師傅哉?前所進令遂不睹三師之位,意將未可,何以然?黃帝學大顛,顓頊學錄圖,堯學尹壽,舜學務成昭,禹學西王國,湯學威子伯,文王學子期,武王學虢叔。前代聖王,未遭此師,則功業不著乎天下,名譽不傳乎載籍。況朕接百王之末,智不同聖人,其無師傅,安可以臨兆民者哉?《詩》不云乎:‘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夫不學,則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可即著令,置三師之位。”貞觀八年,太宗謂侍臣曰:“上智之人,自無所染,但中智之人無恆,從教而變,況太子師保,古難其選。成王幼小,周、召為保傅。左右皆賢,聞雅訓,足以長仁益德,使為聖君。秦之胡亥,用趙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嗣位,誅功臣,殺親族,酷暴不已,旋踵而亡。故知人之善惡,誠由近習。朕今為太子、諸王選師傅,令其式瞻禮度,有所裨益。公等可訪正直忠信者,各舉三兩人。”貞觀十一年,以禮部尚書王珪兼為魏王師。太宗謂尚書左僕房玄齡曰:“古來帝子,生於深宮,及其成人,無不驕逸,是以傾覆相踵,少能自濟。我今嚴教子弟,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驅使,甚知剛直,志存忠孝,選為子師。卿宜語泰,每對王珪,如見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怠。”珪亦以師道自處,時議善之也。

貞觀十七年,太宗謂司徒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曰:“三師以德道人者也。若師體卑,太子無所取則。”於是詔令撰太子接三師儀注。太子出殿門,先拜三師,三師答拜,每門讓三師。三師坐,太子乃坐。與三師書,前名惶恐,後名惶恐再拜。

貞觀十八年,高宗初立為皇太子,尚未尊賢重道,太宗又嘗令太子居寢殿之側,絕不往東宮。散騎常侍劉洎上書曰:臣聞郊四方,孟侯所以成德,齒學三讓,元良由是作貞。斯皆屈主祀之尊,申下之義。故得芻言鹹薦,睿問旁通,不出軒庭,坐知天壤,率由茲道,永固鴻基者焉。至若生乎深宮之中,長乎婦人之手,未曾識憂懼,無由曉風雅。雖復神機不測,天縱生知,而開物成務,終由外獎。匪夫崇彼幹籥,聽茲謠頌,何以辨章庶類,甄核彝倫?歷考聖賢,鹹資琢玉。是故周儲上哲,師望、奭而加裕;漢嗣深仁,引園、綺而昭德。原夫太子,宗祧是系,善惡之際,興亡斯在,不勤於始,將悔於終。是以晁錯上書,令通政術,賈誼獻策,務知禮教。竊惟皇太子玉裕生,金聲夙振,明允篤誠之美,孝友仁義之方,皆自天姿,非勞審諭,固以華夷仰德,翔泳希風矣。然則寢門視膳,已表於三朝,藝宮論道,宜弘於四術。雖富於秋,飭躬有漸,實恐歲月易往,墮業興譏,取適晏安,言從此始,臣以愚短,幸參侍從,思廣儲明,暫願聞徹,不敢曲陳故事,切請以聖德言之。

伏惟陛下庭睿膺圖,登庸歷試。多才多藝,道著於匡時;允文允武,功成於纂祀。萬方即敘,九圍清晏。尚且雖休勿休,慎一,求異聞于振古,勞睿思於當年。乙夜觀書,事高漢帝;馬上披卷,勤過魏王。陛下自勵如此,而令太子優遊棄,不習圖書,臣所未諭一也。加以暫屏機務,即寓雕蟲。紆寶思於天文,則長河韜映;摛玉華於仙札,則霞成彩。固以錙銖萬代,冠冕百王,屈、宋不足以升堂,鍾、張何階於入室。陛下自好如此,而太子悠然靜處,不尋篇翰,臣所未諭二也。陛下備該眾妙,獨秀寰中,猶晦天聰,俯詢凡識。聽朝之隙,引見群官,降以溫顏,訪以今古,故得朝廷是非,閭里好惡,凡有鉅細,必關聞聽。陛下自行如此,而令太子久趨入侍,不接正人,臣所未諭三也。陛下若謂無益,則何事勞神;若謂有成,則宜申貽厥。蔑而不急,未見其可。伏願俯推睿範,訓及儲君,授以良書,娛之嘉客。朝披經史,觀成敗於前蹤;晚接賓遊,訪得失於當代。間以書札,繼以篇章,則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副德愈光,群生之福也。

竊以良娣之選,遍於中國。仰惟聖旨,本求典內,冀防微,慎遠慮,臣下所知。暨乎徵簡人物,則與聘納相違,監撫二週,未近一士。愚謂內既如彼,外亦宜然者,恐招物議,謂陛下重內而輕外也。古之太子,問安而退,所以廣敬於君父;異宮而處,所以分別於嫌疑。今太子一侍天闈,動移旬朔,師傅已下,無由接見。假令供奉有隙,暫還東朝,拜謁既疏,且事俯仰,規諫之道,固所未暇。陛下不可以親教,宮宷無因以進言,雖有具寮,竟將何補?

伏願俯循前躅,稍抑下,弘遠大之規,展師友之義,則離徽克茂,帝圖斯廣,凡在黎元,孰不慶賴!太子溫良恭儉,聰明睿哲,含靈所悉,臣豈不知,而淺識勤勤,思效愚忠者,願滄溟益潤,月增華也。

太宗乃令洎與岑文本、馬周遞往東宮,與皇太子談論。

譯文貞觀三年,太子少師李綱患有腳痛的疾病,不能穿鞋走路。於是唐太宗賞賜給他一輛代替步行的“車子”並命令侍衛抬他進入東宮,還下詔命令皇太子親自接他上殿,親自行禮作揖,以示對他的敬重。李綱為太子講述君臣父子之間的禮儀,還有常飲食起居方面的禮節,道理明暢,言語直白,讓聽者不知疲倦。太子曾經與李綱商討自古以來君臣之間的倫理綱常,以及效忠盡節之事,李綱正氣凜然地說:“受託於先王,身負輔佐儲君的使命,古人認為這件事十分困難,臣卻以為十分容易。”每當論起此事,李綱一臉正氣,言語昂,透出一種剛正堅定的志向,太子每次都為之肅然起敬。

貞觀六年,唐太宗下詔說:“我近來研讀經典,知道古代英明的帝王,聖賢的君子都不能沒有師傅。前時進上待批的詔令未設三師之位,我認為這樣不好,為什麼呢?昔,黃帝向大顛求教,顓頊向錄圖問學,堯以尹壽為師,此外,舜向成昭學習,禹在西王國求學,湯學威子伯,文王學子期,武王學虢叔。前代聖明的君王,如果沒有遇到這些名師的點化,他們的功績就不能廣佈天下,自己的聲名也不能名垂史冊。何況我在百王之後統領天下,才智與聖人有所差別,要是沒有師傅,怎麼能夠君臨天下呢?《詩經》上不是說:‘要想不犯錯誤不忘教訓,都必須從舊的規章制度入手。’不學習,就不能明白古時治國的道理。像現在這樣沒有名師的教導就能統領天下,獲得太平的,歷史上還不曾有過啊。應馬上發佈命令,設立三師的職位。”貞觀八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上等智能的聖人,當然不會沾染惡習,但中等智能的人不穩定,他們的情會隨著教育而變化,況且太子的師傅,在古代就很難挑選。周成王即位時年紀幼小,周公、召公做他的太保太傅,左右都是賢人,每天他都能聽到有益的教誨,這足以增長他的仁義道德,使他成為聖君。秦二世胡亥,用趙高做師傅,趙高教他刑法,胡亥繼位後,就誅戮功臣,屠殺親族,殘酷暴到了極點,結果秦國很快就滅亡了。由此可知人的善惡確實受身邊人的影響。我如今要給太子、諸王心挑選師傅,讓他們耳濡目染禮儀法度,對自身的修養有所補益。諸位大臣,你們可求訪正直忠信的人,各自推薦三兩個人作為候選。”貞觀十一年,太宗任命禮部尚書王珪兼任魏王的老師。唐太宗對尚書左僕房玄齡說:“自古以來的帝王之子,生長於深宮之中,等到他們長大成人,沒有一個不是驕奢逸的,因此相繼滅亡,很少有能夠自救的。我現在嚴格教育子弟,希望他們都能夠保全自己。王珪是我長期任用的人,我非常瞭解他剛直的個,他心存忠孝,因此選擇他來擔任皇子的老師。你應該告訴魏王李泰:每次見到王珪,就如同見到我一樣,應該倍加尊敬,不能懈怠。”王珪也用為師之道來要求自己,得到了當時的好評。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對司徒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說:“三師是以德行來教導太子的人。如果三師的身份卑下,太子就沒有學習的榜樣。”於是下詔,讓人編撰太子接待三師的禮儀制度,太子要走出殿門接師父,先禮拜三師,然後三師答拜,每當過門時要讓三師在前。三師坐下後,太子才能坐。寫給三師的書信,前邊稱“惶恐”後邊再寫上“惶恐再拜”貞觀十八年,高宗剛被立為太子時,還不尊賢重道,太宗又曾經命令太子居住在自己寢宮的旁邊,並且不準太子住到東宮去。散騎常侍劉洎上疏說:我聽說太子要多方學習,才能成就德名;通過學習懂得禮義“三讓”的法則,國家就能享受太平。歷代皇子都不怕降低自己的身份,推行廣泛的大義。所以,不管是淺的言論,還是睿智的學問,只要是有益的,就要學習,以求觸類旁通。雖然足不出戶,卻能知道天下大事。只有這種辦法,才可以使國家大業,得以鞏固。對於從小生長在皇宮中的太子,他一直在侍女的身邊長大,從未經歷過憂患恐懼,也不懂得雅正之道。即使生聰明,然而要成就大業,終需別人幫助。如果不重視詩書禮樂的教化,那他憑什麼去辨別世理人倫?歷代成就聖王的過程,就像雕琢玉器一樣。周成王崇尚賢明,以太公、召公為師,美德得以保全;惠帝仁義,引園、綺裡奇等四位賢人讓他的威德顯揚。太子維繫著國家和宗廟的興亡,國家的命運與他的善惡息息相關。如果一開始就不勤於世事,最終必定後悔。所以晁錯上書,是為了要求太子通曉治國方略;賈誼進獻策論,是想讓太子辨明禮敬,教化天下。我認為,皇太子天資聰明、德仁和,具備明察篤厚誠信文美、忠孝仁義之德,這些來自他的天,而不是通過受教育得來的,國家的江山社稷都須仰仗其德行加以鞏固。太子在陛下身邊侍奉寢食,在朝中已做出了表率,他在談論藝術時體現出的聰明才智,也應在詩書禮樂方面加以弘揚。太子雖然年輕氣盛,有充分的時間修養情,但我實在擔心隨著歲月的逝,他荒廢了學業,引起譏謗,安逸之風從此開始。我見識短小,有幸侍奉太子,想要使太子思慮開闊,使其在不久的將來聞名四方。我不敢故意陳述舊事,只是希望以陛下的聖明為例來作為說明。

陛下雄才偉略、蒙受天命,榮登帝位、身經百戰。多才多藝,匡補時弊;文武雙才,建功立業。萬方有序,天下太平。即使這樣,陛下仍不敢懈怠,一比一謹慎,從歷史興亡中獲得新知,像當年那樣終勞神苦思於政務。陛下夜夜閱讀典籍,比漢武帝還卓著;在馬上閱覽經史,比魏武帝還勤勉。陛下能自我鞭策,如此勤奮,可卻讓太子整悠閒,荒廢時間,不修習書文,這是臣子我第一個不明白的地方。另外,陛下一擱下政務,馬上投入文學寫作。文章構思之妙,使長河頓失光彩,書法結構之,令霞飛彩黯然。因此稱得上萬世稀有之作,百王望塵莫及,即使屈原、宋玉都不足以相比,鍾繇、張芝也難以入室。陛下能夠如此,而太子卻悠然自處,無所事事,不修習書文,這是我第二個不明白的地方。陛下博採眾長,亙古未有,虛懷若谷,不恥下問,朝會之餘,接見百官,和顏悅,廣聞博取,詢問古今之理。所以能知道朝廷上的對錯,民間的好惡,事不論大小,都必須親自過問。陛下身體力行,卻讓太子長久地陪伴自己左右,不接觸正人君子,這是我第三個不明白的地方。陛下如果認為這些沒有好處,為何還對此事費盡心思呢?如果認為這些有益,那就應該加以申明,為子孫做出榜樣。陛下輕視了此事,對此不加以重視,恐怕是不可以的。我希望陛下推行您的風範,教誡太子,用好書教授他,使他與有才能的人往。使太子能在早晨披閱經史,探索前朝成敗的經驗:夜裡接待賓客,考察當代社會的得失。有時間經常寫文章,那麼太子就會漸進益,增加見聞、開闊眼界。他的德行就會愈來愈完美,這真是百姓的洪福啊!

我認為太子嬪妃的選擇,遍及全國。而瞭解陛下的聖旨,在於尋找出掌管太子宮內事務的適合之人,希望能夠防微杜漸,慎重做好長遠打算,這些是我所知道的。如果是選拔人才,就跟聘娶太子嬪妃有所不同了,太子已經監國撫軍兩年,卻沒有接近過一個賢士。我以為選取內宮的妃嬪都如此重視,那麼選拔朝野的人才也應該如此。否則恐怕招致非議,說陛下重內輕外呀!古代的太子,向皇上問安後就退回,從而更加孝敬君父;皇上和太子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是為了避免嫌疑。現在太子侍奉陛下,動輒十多天,太師、太傅等人都無從接見。即使太子在侍奉的空隙時間,暫時回到東宮,拜訪和接見官員的時間也很少。只能例行公事,對規諫之事無暇顧及。陛下不能親自教導太子,官員又沒有機會進言,雖然朝廷輔佐人員眾多,但有什麼用呢?

我懇請陛下教導太子遵循前人的足跡,稍微放棄一些不重要的事,以弘揚遠大的志向,使師友切磋的情義和道理得以伸張。那麼太子的美德就會更盛,宏圖帝業將會更加寬廣,普天之下的百姓,有誰會不慶幸信賴呢!太子情溫和、謙遜節儉、聰明睿智,盡人皆知,對此,我怎麼會不知道呢?我才識疏淺,但希望仿效古代忠臣,願為滄海添一滴水,給月增一絲光華。

唐太宗於是下詔命令劉洎、岑文本、馬周輪到東宮,與皇太子談論經世治國之道。

評析太子與諸王地位高貴,盡享榮華,教育不當便會驕奢逸,自取滅亡。太宗十分重視對太子與諸王的教育,任用正直忠信的大臣,擔任太子與諸王的師傅,並要求他們像尊敬自己一樣尊敬師傅,太宗希望子弟們能謹慎自持,永葆富貴。

[章节报错] [推荐作品] [更多相关作品]
目录
肉便器 #綠帽(1) 母女花 #姐妹花 #無綠(1) 藥物(1) 偽娘(1) 好文筆 #女性視角 #破處(1) 小馬拉大車 #性奴(1) 快穿(1) 姐妹花 #NTL(1) 母女花 #調教(1) 全家桶 #NTR(1) 目前犯 #熟女(1) 女性視角 #墮落(1) 異世(1) 異國(3) 靈異(1) 好文筆 #監禁(1) 改造 #骨科(1) BE(1) 戀足(3) 異世界 #後宮(1)
大家正在读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私藏小說網 | 
Copyright © 私藏小說網(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