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稱王大典當,清晨,江陵城家家戶戶早按著吩咐,準備了香案,將門口清理一新,有能力的甚至準備了綵帶錦緞,將門前一段打扮得花團錦簇。
小市民的生存哲學,在此刻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們雖然或許不曉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諺語,但肯定知曉宋玉乃是現今江陵城的唯一統治者,掌管滿城百姓的生死大權。
誰也不會在這時給自己惹禍上身,都是盡力配合,生恐自家做得不夠好。
到得時辰,只聽吳王宮處傳來鐘鼓齊鳴之響,周圍街道都是一靜,錚錚!鐵蹄踏地之聲傳來,騎兵步卒緩緩而過,守衛兩旁。
而從原先的吳王宮處,便緩緩行來一隊人馬,裝飾極為華麗,又有品貌端莊的宮女,在隊伍前撒著花瓣等物,望之不似凡間。
這吳王宮,便是之前的周家大宅,宋玉乃是極為務實之人,將大宅收繳上來之後,命人隨便修了修,換了吳王宮的匾額,便作為自己的住所。
此時隊伍行過,周圍百姓都是跪下,口中呼喊:“吾王千歲!千歲!千千歲!”伏地再拜。
“此是王者之樂!”在百姓山呼之中,宋玉愜意得眯上了雙眼。
“本來,吳地已經徹底平了,稱不稱吳王都是無所謂,反而打下荊州後,稱楚王很是適宜!能以舊號統治領地,收得百姓之心!”這稱王之號,也是很有講究。宋玉之前也不太清楚,但後來鮑家等門閥獻上典籍禮儀。再由宋玉以望氣之法觀看,很是得了些真意。
首先。稱王當然得有上古之號,如此才能基深藏,被視為正統,像其餘雜號,如“石王”
“大關王”
“常勝王”之類,說出去只會徒惹天下笑爾!
並且,所稱王號,必須得和一方土地對應,如此才能得著此方天地的眷顧。
比如宋玉現在佔據吳、荊兩地。此兩處乃是上古吳國和楚國所在,他要選擇王號,也只能從吳、楚兩字中選,若稱蜀王、秦王之類,便是違制,也不會受得吳州和荊州小天地的眷顧。
並且吳地早定,荊州新平,若宋玉稱楚王,便能獲得大義名分。使荊州百姓將他視為自己人,或者說,降低些抵抗心理,對今後好處多多。
按道理。宋玉此次應當稱楚王才是,但這些都是陽世之論,從陰間來看。方明的神職全部出自吳州,與吳州天地深蒂固。而在荊州,卻是絲毫
基都無。
宋玉雖是人主。主要目的,卻是為了方明開路,自然以陰世為主。
這稱吳王,不僅可以加強本尊與吳州天地的聯繫,對以後變化,也是很有好處。
車隊行進,兩邊百姓跪,歌頌不斷,在這情形中,大隊終於到得外面天壇。
此次的天壇,跟上次成公之時規制一樣,但祭品規格卻提升一級,上次宋玉乃是以公侯之位祭祀上天,而現在是以王者身份,自然有著不同。
宋玉穿著九章冕服,體態莊嚴,在群臣簇擁下登上天壇。
此時的他,從某種程度上說,便是南方之主,這次祭天,身份不同,頓時出現了異象!
底下眾人,就見天壇之上,紅雲匯聚,宛若華蓋,震驚無比,紛紛跪下。
“古書有云:‘真王現!異象出!’吳王祭天,便有祥瑞出現,這乃是值得史官大書特書,名垂千古的事!”底下一個使節,似嘆說著,連帶著周圍使者,都是有些目光湧動。
宋玉對此自然沒有心思關心,在一絲不苟地按照禮儀祭拜,又焚燒了祭品後,宋玉接過祭文,念著:“臣宋玉謹告上蒼:天下蕩覆,民不聊生,鬼魅橫行,臣本涼德,唯順天命,就位吳王,必夙夜兢照,謀國計民生,冥冥上天,實鑑臣心!”此時氣運盪,宋玉的奏文一念完,就見兩州氣運蜂擁而來,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氣象萬千。
這其中多是白氣,顯現出農夫耕讀之景。又有赤氣浮現,化成世家辛勤經營的景象。
紅氣之上,還有金黃之,那是百官用心政事,忠勤辦公之景。
而在這三氣周圍,更有絲絲黑氣,肅直凜然,顯現出萬千軍士奮勇搏殺的場面!
這些氣運匯聚到宋玉頭頂,赤龍飛躍而出,歡呼雀躍。
1.官場風月/小二(風流小二)
8669人在看2.教師白潔全傳(王申)
20931人在看3.阿慶亂史(阿慶)
5186人在看4.媽媽林菲菲的一滴淚(X313860119)
9238人在看5.家有美母的極致鏽惑(青魔冷槍)
16841人在看6.邪惡變形系統(吉它)
9901人在看7.被我出賣的一家人(不詳)
5623人在看8.沉淪的媽媽(綠母)(不詳)
11663人在看9.我的江湖h(古魚)
6778人在看10.情種(第一部)全(小手)
6348人在看11.欲之淵(騮溜溜哥)
4897人在看12.復仇之路(血親熟女控肉文)(周建高)
7156人在看13.教師母親的柔情(120章vip版)(諸葛大力)
7498人在看14.調教清純老婆五年有感(不詳)
14448人在看15.洛玉衡的墮落(大奉打更人同人)(玫瑰聖騎士)
30647人在看16.妻子的慾望之傻兒子(感性生活)
5962人在看17.周挺陽之風流歲月(更新至60章)(budabc)
12720人在看18.玲瓏孽緣(全)(rking)
4135人在看19.無法理解的愛(xb客)
10774人在看20.原神同人:豐乳肥臀的冷豔神女申鶴在跟旅行者成親結婚以後(暮色魚湯)
4567人在看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