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262章:宣戰昨天瑣事纏身,熬夜寫了這章,實在撐不住就先去睡了,所以沒發上來。
昨天熬夜今天肚子又痛了,大前天去的那個診所,那個醫生卻說我是闌尾炎,打針、吊瓶、吃藥花了50幾塊錢,還要連續去看三天。
早上去另外一個診所看了一下,診斷卻是胃腸炎,而且開的藥只要5塊錢,吃下去後馬上好轉…
真他孃的鬱悶。…四月中旬,又到了夏收的時節。
趙巖坐著馬車,行駛在道路上看著兩邊金燦燦的麥子,以及正在田中忙碌著搶收小麥的百姓。
隨著收割的進行,歌聲也在田間飄蕩開來。
顏玉瑤看著外面的情景,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希翼,回頭開心的對趙巖說道:“夫君,看來今年收成很不錯,若是明年的話,又會是什麼樣呢?”
“明年自然會更好了。”趙巖笑道,媛兒一陣疑竇的說道:“今年的試驗田真的有四石多的產量?”
“應該有吧”趙巖點頭道。
“那不是明年的小麥產量會翻倍?”莎蓮娜天真的說道,趙巖莞爾笑道:“那是試驗田,肥力、管理都是最好的,推廣下去自然不會那麼高。”
“哦”莎蓮娜半懂不懂的點了點頭。
說話間,趙巖在一群衛兵的保護下來到了試驗田。
宋應星正在試驗田中指揮著人員收割地裡的小麥,見趙巖來,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上的工作。
今年宋應星在研究上大展身手,連小麥培育都沒放過,昨天上報實驗田成果時,宋應星的試驗田竟然達到了四石餘,雖然和其他農業小組取得的成績相差不大,但卻一舉拔得頭籌。
趙巖一到,馬上在試驗田裡參觀裡了起來。
在趙巖的親眼所見下,一畝地的小麥收割上來後進行稱重,竟然收穫了400公斤,也就是四石多一些。
雖然和後世的小麥畝產還有很大差距,但在這個階段能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卻是令人欣喜的。
科技院的農業小組無疑是最受照顧的,資金也是十分充足的,幾年下來成果豐碩。
除了宋應星這種產量最高的品種,還有一些生長時間更短的小麥品種,不過已經收割了。
種小麥不遠處,是一大片特地改造出來的水田,田裡已經種下了水稻,水稻並非不能在北方種,小麥也並非不能在南方種,只是旱地和水田的區別,山東同樣可以種植水稻,同時還有的稻子是可以在旱地上生長的,只是產量沒有水道那麼高。
水稻的品種種下了二十多種,去年畝產最高的達到350多公斤,今年將在海南建立一個大型的農業培育基地,水稻的野生品種還是南方來得多。
相對來說,小麥的培育最早,因此取得的成果也最大,而水稻的進展則相對小許多,但也是有進展的。
經過幾年的投入,在牲畜的品種培育上的成果才是最大的,牛羊馬,雞鴨鵝等家畜都有改良的品種出現。所雜培育出的新品種非常之多,只是大部分還在觀察之中。
除了本土品種與本土品種雜外,還大量從國外引進新品種,這種引進是伴隨著擴張的腳步的。
加州殖民地可以買到歐洲的牲畜品種,而隨著山東軍的擴張,蒙古、西伯利亞的一些牲畜品種也被帶回了山東。
牲畜培育的基地到處都是,所要記錄的數據也最為繁多,進展卻是最大的,各種牲畜的經濟效益都大大提高,只待將新品種推廣出去。
穀物的增產讓趙巖很高興,在試驗田裡待了大半天才回趙家堡。
趙巖在趙家堡有很多事要做,看似悠閒中一點也不悠閒。如今家大業大,更得心經營。
軍權是首先要保證的,因此軍校是趙巖每天都會去的地方,他親自擔任校長。
趙巖來自後世,自然知道軍權的重要,清末滿清練新軍,軍隊變成袁世凱的了,袁世凱被滿清下旨回家養病後,軍權就變成段祺瑞和馮國璋的了,然後就演變成直係軍閥和晚系軍閥。袁世凱上臺後自己練兵,又與段祺瑞多生齷齪,特別是在保定軍校的爭奪上。孫中山練兵,最後卻變成了蔣介石的。
1.滛蕩校花養成記(漓可洛)
5718人在看2.神鵰幻滛記(xuan820915)
6362人在看3.神鵰腥傳(隱居士)
4857人在看4.邪情花少(邪性良民)
3549人在看5.卻望愛母(安西都護使)
9418人在看6.身份高貴的華國總裁助理怎麼會變成低等黑人的肉便器呢?(不存在的魚)
6753人在看7.淫魔系統(迷姦傳奇之淫魔系統)(sjxsjxsjx)
4579人在看8.江山雲羅(九叔林笑天)
7530人在看9.貴婦圈(卷一)全(小手)
6090人在看10.母系裙下的我(夜不能魅)
13951人在看11.我的嬌妻與愛女(全本)(weilehaowan)
7204人在看12.妻孝(續)(青青子衿)
8548人在看13.大奉打更人同人(djdg)
8118人在看14.我妻染染(羊角)
22404人在看15.郝叔和他的女人-續(天堂男根)
4229人在看16.臨安的墮落(大奉打更人同人系列)(chenshouteng1)
5204人在看17.《我的蜜母》(全本)作者:佚名(不詳)
17081人在看18.神秘復甦加料版(不詳)
66741人在看19.被閨蜜男友上錯以後(1V1 高H)(豌豆莢)
10128人在看20.神無限風流(我的邪惡美女後宮)(希哥)
3995人在看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