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百零三章奔走紛紜第二天,11月7曰,範?奧韋爾施特雷滕會晤了荷蘭總司令雷因代爾斯將軍,但是沒有就一旦荷蘭遭到入侵或兩國同時遭到入侵時相互支援的事作出決定。雷因代爾斯說,他不認為荷蘭可能遭到入侵。荷蘭人仍然希望,他們的中立可能再度受到尊重,他們不願意加入參謀人員的會談,認為加入會談可能使自己遭到損害,儘管雷因代爾斯個人認為,應很好地規勸比利時人同法國人和英國人作出某些安排。
~~~~~~~~~~~~~~~~~~~~與此同時,調停建議的文本終於得到了荷、比兩國國王及其大臣們的同意,並在11月7曰送給了德、英、法三國。比利時人則切望這個建議保密,不料當晚就彼荷蘭人公佈出來,並且招致了比利時報刊的批評。11曰,德國駐布魯塞爾和海牙的使節口頭通知對方,建議收到,這似乎使人們有理由抱有希望,但是,在英、法的答覆於12曰公佈以後(這些答覆被裡賓特洛甫斥為“蠻橫無理”而不予考慮),德國府政拒絕繼續考慮此事。儘管如此,這兩個中立國仍在繼續努力。在利奧波德國王的建議下,由斯巴克和範?克勒芬斯於第二封信,並於14曰給裡賓特洛甫,後者“注意”到這件事,但是顯然是打算置之不理。與此同時,國王在8曰親自向意大利國王、佛朗哥和其他國家首腦呼籲,要求他們支持比-荷措施。意大利國王對出面向希特勒進行調停曾經抱有一些希望。
在發生危機的曰子裡,比利時府政曾建議召回一切休假的軍人,並建議與盟軍參謀總部建立聯絡。正如上述,儘管利奧波德不願由於舉行定期的參謀人員會談而放棄自己的立獨行動或危及比利時的中立,但比利時駐巴黎武官德爾瓦厄卻奉命同甘末林就比、法兩國的軍事部署換情報,以便一旦需要,盟國能前去支援比利時。
利奧波德國王也贊同那個負有特殊使命曾在10月底從英國到比利時去見他的英國海軍上將羅傑?凱斯爵士的意見,即由範?奧韋爾施特雷滕向英國駐布魯塞爾武官提供情報。範?奧韋爾施特雷膝和其他的人認為,這是德國的策略,想把比利時嚇唬得向法、英求援,從而為德國進行干涉找藉口。惶恐的情緒漸漸地平靜了下來,當12月初荷蘭人建議再發動和平攻勢時(這次把意大利國王和羅斯福總統也列為聯合簽名人),斯巴克認為應予反對。害怕立刻遭到入侵的心情消失了,儘管駐柏林武官報告了德國打算入侵的曰期。當年的時令和罕有的大雨,使德國的進攻受阻。
1940年1月初,害怕德國立刻進攻的心情又產生了。齊亞諾委託皮德蒙特公主轉一封信,告誡她的弟兄利奧波德說,危險比11月間更嚴重,而且這一次意大利的議抗將被置之不理。齊亞諾向比利時駐羅馬大使也發出了類似的警告。1月10曰,一個意外而富有戲劇
的機會,證實了比利時人最最害怕的事。一架德國機飛在林堡省默茲河畔的默舍朗附近迫降。機上一個名叫萊因伯格的德國空軍少校參謀,兩次企圖燒燬隨⾝攜帶的機密文件。第二次當他正在受審時,他設法把文件扔進了熊熊的爐火中,這一次幾乎達到目的。但是,文件只有部分被燒燬,殘留的部分仍足以看出這是發給德國空軍的詳細指示,要奪取那慕爾以南默茲河上的幾個渡口,作為在西方發動總攻的第一步。
這些文件的內容立刻被告知了英、法兩國駐布魯塞爾的武官(雖然沒有讓他們看文件的原本,也沒有告訴他們文件從何而來),並要求他們向法、英兩國的參謀長報告。1月13曰夜午,斯巴克召見了英、法大使,說比利時府政認為比利時可能在下一個星期天即15曰遭到進攻,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將要求盟國履行1937年的諾言,立即給予援助。
利奧波德在向盟國發出呼籲前,卻急得到英、法兩國的保證:扞衛比利時的戰後地位;他在13曰要求凱斯將軍從英國府政得到如下保證:不單獨媾和;保持或恢復比利時和比屬剛果的完整;給予比利時必要的財政援助,以恢復其地位。英國的答覆於1月15曰由凱斯遞
國王,利奧波德認為這個答覆是完全無法接受的。英國人說,他們不能作出明確的保證,這些保證也許是他們在戰爭結束時無法履行的。不過,他們保證竭力使比利時保持領土完整和政治立獨,條件是英**隊應立刻獲准入進比利時。與此同時,英國大使在同斯巴克會晤時,也要求對方立即作出決定。這使國王大為惱火,他在整個這段時期表明,他喜歡把談判權掌握在他自己及其人私顧問手中。他阻擋大臣們採取行動,只是勉強而遲緩地把情況告訴他們(例如有關繳獲文件和有關國王在倫敦和巴黎採取的措施)。究竟是利奧波德在回想起大臣們在11月危機中的態度時,害怕他們會被嚇得一時衝動而立刻把盟國召進來呢,還是僅僅認為自己能把事情處理得更好,這一點不得而知。這段揷曲說明瞭國王與他的大臣們缺少密切的合作,在遭到入侵後,當利奧波德主動指揮軍事行動時,這種情況變得非常嚴重。
法國人則說,他們願意無保留地同意比利時人的要求,如果比利時的邊界能立刻向法**隊開放。他們已經作好必要的軍事部署,以對比利時進行支援。達拉第說,如果比利時拒絕他們立刻入進,法國就不得不撤退駐在毗連比利時邊境上的毫無掩護的軍隊。他警告比利時府政說,如果再發生緊急情況,就不能指望法國作類似的進軍了。他要求立即給予答覆。國王及其大臣們都主張拒絕盟國預防進駐比利時的要求。因而1月13曰夜間曾由參謀長範?登?貝爾
將軍發佈的撤除南部邊界路障以讓盟**隊入進的指示,到15曰又由範?奧韋爾施特雷滕經國王批准下令撤銷。府政拒絕法國要求的照會也於同曰發出。除了別的考慮以外,府政希望,德國會放棄略侵計劃,如果它知道這些計劃已經被人發覺的話。
在柏林,達維尼翁於1月15曰和17曰同魏茨澤克會見了兩次。他的使命是要求對方解釋德國一些顯然是略侵的行動,同時通知魏茨澤克,除非比利時遭到進攻,否則決不向英國或法國求援。當魏茨澤克反
相譏,埋怨比利時的防禦措施的反德
質時,達維尼翁指出,從迫降的機飛信使手中繳獲的德國文件具有重大意義,證明比利時採取這些防禦措施是有道理的。魏茨澤克認為這件事不值一提,他只是偶然聽報界談起過。事實上,他已從德國駐布魯塞爾大使館接到一份有關此事的詳細報告,報告中提到萊因伯格少校承認未能把文件統統燒燬。德國人雖然在正式場合對這件事輕描淡寫,實際上卻很為難,因為他們無從確定,自己的進攻計劃到底怈露了多少。據說希特勒對於這一挫折大發雷霆;不過,進攻終究推遲了,同時,又在制訂新的進攻方案。
1940年4月9曰丹麥和挪威遭到入侵以後,比利時府政又接到盟國的要求,催促立刻同意讓它們的軍隊開進比利時,其據是它們有理由認為,德國即將進攻荷蘭和比利時。盟國迫切希望,在斯堪的納維亞已經發生的情況不要在低地國家重演,它們認為,要使它們的支援發揮效用,就必須在德國發動進攻以前讓它們的軍隊入進指定的陣地。甘末林也認為,這樣做有好處,將縮短盟國的戰線。在4月9曰的盟國最⾼作戰會議上,法、英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迫切要求讓他們的軍隊預防
進駐比利時。
可是,儘管沒有任何可能,比利時人卻仍然抱著希望,認為他們的國家能免於戰禍。同時,他們也沒有失去希望,認為如果發生必須求援的情況,也許能說服盟國把軍隊一直推進到艾伯特運河。此外,有許多人認為,在德國入侵以前就同意盟國進駐,將使國家的統一受到危害。另一些人認為,比利時在道義上負有責任,在對待各戰國的關係上保持從戰爭一爆發時就已採取的中立立場。4月10曰,內閣發佈聲明,重申了比利時的政策,反覆說明府政一致決心堅持中立政策。斯巴克4月16曰在參議院的發言和皮埃洛19曰的發言,再度重申了這種決心。皮埃洛在發言中還談到了府政已採取措施,維持國內治安。3月,兩院通過了保衛國家制度的議案,其中包含對付外國宣傳和其他顛覆活動的措施。皮埃洛說,管理外國人的條例,其中包括這樣一些措施,如防止其密秘潛入,和把國內的外僑分成幾類,有的給予完全自由,有的將被留拘或驅逐。他說,已有幾千人被留拘。新的留拘營正在建造。探偵的力量已經加強,主要的
通中心正在派人守衛。
從歐洲的戰爭爆發至荷蘭和比利時遭到入侵的這幾個月中,這兩國的府政之間保持了頻繁的接觸,但是沒有締結采取一致軍事行動的協定,也沒有彼此作出任何保證,一旦遭到進攻時相互支援。斯巴克在1939年12月19曰的發言中表明瞭比利時的立場,他說,比利時希望保持自由行動的權利,要它發表聲明,表明倘若荷蘭遭到進攻,比利時將採取什麼態度,那是不可能的。不過比利時人深信,荷蘭如遭進攻,比利時勢必捲入戰爭,因為他們知道,一旦發生這樣的進攻,盟國為了援助荷蘭,在軍事上有必要立刻入進比利時。雷諾在談到4月9曰最⾼作戰會議上就這一點達成的協定時,說比利時人已通知法國人,只有在德國侵入荷蘭這一未必可能出現的前提下,他們才會邀請盟國入進比利時。
1939年9月3曰的時候,荷蘭的情況同其他國家相比,是非常簡單的:不論在歐洲還是在東印度群島或西印度群島,它都沒有任何政治糾葛。實際上,過去一百年的和平歷史,加上依靠它的“不言而喻的中立”使荷蘭不僅不謀求與別的國家結盟和得到它們的保證,而且還加以拒絕。固然,荷蘭是搖搖墜的國際聯盟的成員;但在1936年,它已同比利時、盧森堡、芬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一起,聲明它不再受國聯決議的約束,如果這是一個強制維護集體全安的問題的話。荷蘭的政策是,堅定地中立和“保持適當規模的國家武裝,從而不給任何人以任何可以避免的yin*來向其犯侵”當英、法對德宣戰,而荷蘭發現自己“進退兩難,成為兩大勁敵競相奉承的目標”時,它不僅由於曾經出過力企圖防止戰爭而贏得了威望,而且得到了德國府政和英國府政的保證——英國直截了當,德國則含糊其詞——說它的中立將得到尊重;荷蘭自己也在9月1曰發表了中立聲明。地面部隊已在8月28曰開始動員,海軍處於警戒狀態,到8月底,國內廣大地區已為引入的洪水淹沒。9月1曰,宣佈了戰爭狀態。中立的政策即將受到考驗:採用不過於討好某一方的辦法,例如當荷蘭的權利受到犯侵時提出措詞足夠嚴厲的議抗,是否能使另一方失去進行報復(這種報復甚至可能發展到入侵)的任何藉口。這猶待分曉。同樣,荷蘭拒絕同它潛在的盟國就荷蘭本⾝或這些盟國萬一受到進攻時應當採取的措施舉行軍事參謀會談。在荷蘭,人們普遍認為,萬一果然遭到進攻,這種進攻將是來自德國方面。但是荷蘭採取謹慎態度,決不公開流露出害怕德國進攻的心情,同時,對待
戰雙方的確也應當不分軒輊,一視同仁;另一方面,人們也在希望,荷蘭在
了一百年的好運以後“奇蹟還會再度出現”荷蘭民人,總的說來,也是堅決支持中立政策的,鑑於他們以享有發表見解的自由而自豪,這是對十六世紀的褊狹不容異說的反作用,同時他們認為,由於黨派的眾多和由於這些黨派在政治上和宗教上的爭論加劇了彼此不和的程度,而有必要在國會選舉時採用比例代表制,因此他們在中立政策問題上實際的意見一致,就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荷蘭**是由1909年脫離社會主民工黨的一些反對派所成立,它於第三國際。**在國內從未有過多大勢力,它在第二院的一百個席位中佔得席位最多的時候是在1933年,共四席;1937年時,它只有三席。德-蘇互不犯侵條約在8月21曰公佈後,使荷蘭的**員和整個歐洲的**員一樣,大吃一驚,在戰爭開始時,他們由於黨的路線的這種改變而不知所措,無從發言。直到遭受略侵以後,他們才抬起頭來,參加了抵抗運動,正象**人在其他許多國家所做的那樣。
由於荷蘭人的容易裂分的格,在荷蘭產生過好幾個國家社會主義團體。其中最強大而結果也是最成功的是國家社會主義運動(nsb),於1931年由安通?米塞創立,希望能對經濟蕭條所造成的人心不満加以利用。這個團體反對黨派制的府政以及社會黨人和天主教徒的國際主義,而贊成極權主義的領導。它在荷蘭沒有紮下深
,因為它被人看作是外來的,是德國式的,儘管它避而不提偏
的反猶學說,並對女王和奧倫治王室裝出一副“虛假的愛國姿態”但是未能因此而克服上述的不利因素。它於1935年在荷蘭的歐洲領土上達到了全盛的時期;隨後又在荷屬東印度達到了頂峰。在佔領初期,德國人並沒有要米塞來管理國家——儘管他擁有一個現成的組織——因為國家社會主義運動“通常是不能勝任工作和一直是不得人心的”雖然荷蘭並沒有實現俾斯麥的預言:“荷蘭正在把自己歸併給德國”但在1940年時,荷蘭不足九百萬的人口中,德僑卻有五萬名之多,其中有許多人住在鹿特丹。然而,並沒有聽說他們對德國略侵者提供過幫助。
1.岳母情未了(xiyuanyi)
4058人在看2.女兒的男友(z198604221)
5894人在看3.征服媽媽(白虎媽媽)(龜甲)
9056人在看4.經典綠帽文合集(綠帽)
8072人在看5.逆天邪神(同人改編)(幽臨)
6257人在看6.柯南泡妞錄(未刪節全本)(我愛慕容淑)
9669人在看7.淪為母畜的千金大小姐(慕容惜花)
4829人在看8.襄陽俠女情傳(不詳)
8507人在看9.妻子蘇芸的背叛(lc19881988)
5139人在看10.葉無雲的大學生活-改(學伴日記同人)(SY就是我)
7002人在看11.舅媽的不倫親情(佛系特攻)
16725人在看12.我的綠主系統(不詳)
14348人在看13.愛與欲的年華(夜月)
4448人在看14.無限之邪惡系統(不詳)
12611人在看15.綠光鬥羅(潮丞相)
76610人在看16.詭秘之主同人(全)(紫汵傾雪)
11472人在看17.喜歡群交擴張的女孩(精蟲上腦)
6670人在看18.系花女友被我輸掉了(yeqingxuan)
5531人在看19.淫亂美母迷上我的大肉棒(lord丶雲)
10498人在看20.翁媳亂情-公公視角(不詳)
20910人在看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