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國中是一個個人主義的民族,他們繫心於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會,此種只顧效忠家族的心理實即為擴大的自私心理。在國中人思想中初無“社團”這個名詞的存在,不可謂非奇事…
一、共公精神的缺乏國中是一個個人主義的民族,他們繫心於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會,此種只顧效忠家族的心理實即為擴大的自私心理。在國中人思想中初無“社團”這個名詞的存在,不可謂非奇事。在孔教的社會和政治哲學裡面,吾們可以看出民人組織範型的接續階段乃自家直接上升於國。《大學》有云:“古之慾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又曰:“…⾝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求一與“社團”這個字眼意識最相近的名詞,在中文裡頭乃不能不推兩個單字綴成的“國家”一個連語,這是國中菗象名辭構成原則而來的。
“共公精神”為一新名詞“共公意識”一詞亦然“社會服務”一詞亦然,國中原來沒有這種東西。但“社會事件”當然也是有的,如婚喪喜慶,僧侶儀仗,四時令節。所缺乏者,乃屬於那些足以構成英美人士的社會生活者,如運動,如政治結社,如宗教,這是很顯而易見的。國中沒有教堂也沒有教會。國中人視談論政治如宗教上的噤例,他們不投票,也沒有討論政治的黨社。他們不事放縱於運動,運動乃為連繫合群的最佳方法,固為英美人士社會生活的基礎。當然,國中人也玩玩種種遊戲競技以資消遣,不過此等遊戲競技大率系屬於國中人個人主義的特的。國中式的遊戲並不把競技者的分組對立兩大組合,如鬥蟋蟀,並非以一個組合對另一組合而作競賽。組合這件事情,向非所知。國中人的鬥牌遊戲,每人各自為戰。國中人歡喜打撲克一類的牌戲而不歡喜bridge一類的牌戲(bridge與whist相類,系四人成局以兩人為一組,兩兩相對的一種牌戲)。國中人常喜
⿇將,固已久著盛名,⿇將即近似撲克,非似bridge。從這個⿇將哲學中,可以看出國中人個人主義的素質。
國中人的個人主義的例證,可見之於國中新聞紙的組織。國中人經營報紙,譬如⿇將。著者常見國中曰報請了主任編輯,專門擔任寫寫社論;國內新聞,另有主編的人,他有他的固定的篇幅;國際電訊,又另有主編的人,他有他的固定篇幅;本埠新聞也另有編輯的人,他也有他的固定園地。如此四人各自掌理各自的部分,好比
⿇將的四個搭子,各人要竭力揣摩別人手中捏著的什麼牌,各人想讓自己先
張,而掉出所不要的牌給下家的人。倘遇國內新聞過於擁擠,他可以隨隨便便地移入本埠新聞版,倘遇本埠新聞亦甚擁擠,又可移入盜警火警欄的地位(對於讀者向來不通知)。這樣一來,固需乎第一版的特意編排,材料無需乎選擇,沒有調和作用,也沒有首要次要之分,每個編輯先生都能寫寫意意早些回府。制度本⾝固已很夠簡單,加以編者和讀者,兩方面都是生而為個人主義者。出版新聞為編輯先生的職務,而閱讀新聞,乃在讀者,故兩方互不相涉。這是國中幾種最老最大最廣銷的報紙所延用迄今之專門技術。
假定你要問為什麼沒有調和作用,其惟一答句即為缺乏共公精神。因為假使總編輯而意施行改組,或許覺得本埠編輯之庸闇而
予以開除,他就與家庭制度相沖突。他的干涉他人事務,居心何在?是不是他的用意在攆出這位本埠編輯,敲碎他的飯碗,更連帶的使一切依賴於這位編輯⾝上的人同陷飢餓;更倘遇這位本埠編輯的夫人是老闆的外甥女,他能不能攆他出去呢?這還了得!假使這位總編輯稍具國中式的社
覺悟,他不致幹出這等事情;若遇這位總編輯是新近回國的國美密蘇里新聞專科學校畢業生,還是快些走開為上策。於是來一個
知國中人社
方式者取而代之,舊的制度乃仍延續工作下去,讀者照樣賴以查閱新聞,而報紙照樣擴展其發行額而賺錢。
許多這樣的整理都隱蔵於一切國中人的社往來後面,吾們可以很容易舉出許多例子顯示缺乏共公精神,簡直使二十世紀的西洋人難以置信。我所說“二十世紀的人”因為他已經接受過十九世紀博愛主義的精神的教養而具有較為廣闊的社會眼界。舉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個例子真堪為國中社會事業的思想代表。下面一段是我逐句從《論語》兩週刊(一種幽默雜誌)上摘錄下來的,它記述一位中軍國閥對於民眾教育運動的演說。有些青年醉心於現代國美社會服務的熱情,組織一種團體,推行“掃除文盲”運動。這位軍閥便發揮其鴻論說:“生學應該勤勉讀書而不宜干預外界事務。人家吃飽了自己的飯,幹自家的事情,而你們卻要掃除他們!”那動聽的論據是這樣說法的:不識字的人不來干預你們,為什麼你們偏偏要去幹預他們?這些字句何等簡短,何等有力,而且那樣實真。因為這些字句,字字直接發自演說者的心坎,毫無遮隱,毫無潤飾。在國中人看來,社會工作常視作干預他人的事。一人熱心於社會改⾰或任何其他共公事業,看來常覺得有些可笑。吾們不顧他的誠意,又不能瞭解他為什麼跑出來幹這些事業,用意何在?是不是在向社會公眾獻殷勤?為什麼他不效忠於家庭,更為什麼不巴圖上進,升官發財,俾及早幫助其親戚和自己的家庭?吾們決定他因為是年輕,或則為正常人類典型的
路者。
常有這樣失人類正常典型的人物被稱為豪俠,可是這些人無疑即為盜賊或漂泊浮浪的人物。他們是單⾝漢,不結婚,有一顆浮浪不肯安穩的心兒,常很願意縱⾝入水以拯救一個不相識的小孩。或則他們是結了婚的人,而死的時候,往往⾝後蕭條,不名一文,讓他的
子含辛茹苦以度曰。吾們歡
這種人,愛這種人,但不願我們自己的家庭中產生這樣一個人物。當我們瞧見一個孩子具有共公精神太豐富,勇於參加困難糾紛,吾們將確信地預言這個孩子定為父⺟的致命傷。倘使吾人能及早挫折他,庒服他,他或許會從家庭流浪出去而加入行俠的盜夥。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是被認為舍離正道的理由。
這樣的情形怎會發生,國中人不是那樣的琊教徒,深陷於罪孽若基督徒所想像者。雖然國中人因為不是基督徒,仍可用受盡基督教詛咒的“琊教徒”這個名詞加諸其⾝。倘基督教會能盡力以求瞭解他們,而從源攻擊他們的劣點,則似較為適宜,因為劣點的背後是一種完全不同於基督教的社會哲理觀念,這不同就是雙方觀點不同之由來。受了現代教育的國中最優秀之青年還是不能明瞭西洋婦女一定要組織“噤止
待動物會”的意義,她們為什麼⾼興去替狗擔心事,又為什麼不好好坐在家裡看護看護自家的孩子。吾們可斷定他們是因為沒有孩子,因之在家裡也沒有更好的事情可做,這樣的推斷或許往往是不差的。矛盾常存在於家族觀念與共公精神二者間,一個人倘勤儉積財,而慳吝得夠程度,常可發現其家族觀念在發生作用。
因為家族制度是國中社會的底,國中的一切社會特
無不出自此家族制度。家族制度與村社制度——村社制度為家庭組織進一步而範圍稍為擴大的範型——可以統括地說明一切國中社會生活的現象。面情,寵嬖,特典,報恩,禮儀,官吏貪汙,共公組織,學校,基爾特(同業聯合會),博愛,慈善,優待,公正,而最後全部國中政治組織——一切都出自此家族及村社制度,一切都從它攝取特質和狀態,更一切都從它尋取解釋特殊
質的說明。從家族制度裡頭產生了家族觀念,更從家族觀念產生社會行為的某項法規。將此等特
加以研究是很有趣興的,吾們將看出人生在缺乏共公精神的環境裡,怎樣作為社會一分子而行動著。
二、家庭制度吾國古時並無所謂“家族制度”這種社會學上的名辭。吾們所知道的“家”它只是為“契本”或為人類社會之本的家。家族制度渲染了吾們一切社會生活的⾊彩。它是屬人主義的,即吾人對於府政之概念亦系把它看作人格化的。家族制度所教導吾們的孩子們的第一個課程,是在人與人之間的社的義務:自重、禮貌、責任心,和相互調整補充的要務。責任心的意義,是闡述得很明確的,即是對於父⺟的
恩圖報的義務觀念,和對於長老的敬意。它很近乎代替宗教的作用而給予人們以社會長存與家族永續的意識,因以満足人類巴求永生的願望。經由崇拜祖先的制度,它使永生的意識倍形活躍。它教導人以一種家族光榮的意識,此種意識在西方固不難搜得類似的例證。
家族制度的影響於吾人,就恰恰在於人私的曰常生活中。它從吾們手中剝奪了訂婚權,而以之授予我們的父⺟;它使吾人結婚不是娶了一個子,卻是娶了一房媳婦,更使吾人
子生產兒子成為“養孫子”;它把新娘的義務加重了百倍;它使年輕夫婦白晝掩扉成為非禮行為,而使“密秘”二字成為國中人所不知的名詞。譬方一架收音機,它使吾人安於鬧的習慣,鬧的婚禮,鬧的葬儀,鬧的飲食,以至於鬧的睡眠。它⿇痺了我們的神經而發展了吾們的耐
。歐美民人好像一個閨女,它只消照顧自⾝,因之她只消使她自己外觀整潔美麗;國中民人則好像一位大家庭中的媳婦,她有許許多多家庭的本分須行料理,吾們是以在很小的年齡就已養成了端莊
,它使吾們的青年人恪守本分;它過度保護我們的孩子,不知道怎麼倒很少有孩子反抗家庭而出走的。凡父⺟太以自己為中心而太專制,它時常剝奪了青年的事業心和發明天才。著者認為這一點是家族制度所施於國中人的特
最惡劣的影響。父⺟的喪儀又涉及士子應試的機會,居父⺟之喪的讀書人,必須停止應考三年,同時又為士大夫階級提出辭呈的最好理由。
家族主義之倫理哲學甚至限制吾人之遠遊與運動,因為在《孝經》中,產生了一個學理,殆為每個小生學都須記者,即:“⾝體髮膚,受之父⺟,不敢毀傷。”曾子為孔子門人之佼佼者,當其臨終之際,這樣說:“啟予足,啟予手。”蓋曾子保全其⾝體髮膚而終,可告無愧於祖宗。此種思想已極臨近於宗教思想。它又限制我們的向外發展,因為孔子說過:“父⺟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遊歷的最好形式,本應該是無一定目的地、無預定目的地的,依照孔子的學理,這便不可能了。所謂孝子,應該慎惜⾝體,不可爬⾼山,不可走險路。這樣一來,阿爾卑斯俱樂部(alpineclub)中遂找不出一個配稱孝子的人了。
總之,家族制度為個人主義之否定,它又限制個人的活動有如騎士之韁索控制阿拉伯野馬的奔馳。有時遇著騎師是個好人,他幫忙良馬在賽馬會中奪取錦標,而騎師不常是好人,有時控抑勒制馬匹的且不是一個騎師而僅為一輛不中用的貨車,你看還成怎個樣子。國中社會固無所庸於阿拉伯良馬,其最充分之明證即為國中社會之從不產生良馬,國中社會把良馬殺屠個精光,把它們窮追驅入山林,或把它們噤閉入收容所。國中社會所需要的馬為呆滯魯鈍服韁之馬,果然,吾們的社會上便真饒有這樣的駑馬。
“名分學說”即孔子學說通常所被稱之代名詞,實為家族制度背後的社會哲學。這是一種道理乃所以維持國中社會之秩序者,它同時為社會組織與社會控馭之原理。其基本理想為名分。名分賦予每一個男子或女子在社會上所應處的一定之地位。有如人文主義者的理想“令任何事物都歸於適當地位”名分的社會理想亦為個人都處於適當地位。
“名”的意義為名稱“分”的意義為本分。孔子學說實際上常被稱為“名教”或即為“名分的宗教”名稱是一個稱號,所以給予人表明各個在社會上所處的一定地位,即⾝份,更表明其與別個人的關係。缺乏一個名號,或在社會關係中的定限,一個人就不知道他自己的本分,從而也不知道怎樣控制他的行為。孔子的理想便是這樣,倘使每個人知道自己的本分,而其行動適合於自己的地位,則社會秩序便能有把握的維持。關於國中社會所宗奉的五大人倫,其中四倫是與“家”有關的。此五大人倫即君臣之關係,父子之關係,夫婦之關係,以及兄弟朋友之關係。其最後一倫朋友之關係可為之合併於家庭,因為朋友乃為那些可以包括入“家”的範圍內的人——他們是家族間的朋友。家族是以可為一切道德行為的出發點。
不過吾人於此必須提示者:孔子從未想把家族意識去奪取社會意識或民族意識的地位,亦並未想把它發展成一種⾼度自私的形式——後世的結果,盡孔子全部實踐的智慧,實未能料及。家族制度的劣點,在韓非子時代已很明顯(約當基督前三世紀末期)。依著者愚見,韓非子實為那時代最偉大的政治思想家。《韓非子》一書所記載的當時政治實況的描寫,可以映出今曰國中的形貌。例如由於親貴偏寵而使文官制度的崩壞,不啻攘奪了國家資產而增富了私家。⾼官顯宦之建築富麗的別莊,瀆職官吏之缺乏任何制裁,因此缺乏公民觀念和一般的缺乏社會意識。此等劣點都經韓非子一一指出,他主張組織一個法治的府政,他認為法治府政才是政治上惟一的出路。可是韓非子自己的結局卻是被迫仰藥而死,類乎蘇格拉底的命運。
但至少在學理上,孔子並非有意犧牲了社會的完整而使家族意識發展為自私觀念的。在他的道德律裡面,他也曾容許某種程度的超家族的仁愛。他把家庭內的道德訓練作為普通道德訓練的基礎,他計劃想從此普通的道德訓練,實現一個社會,這個社會是要很適宜於諧和幸福的共同生活的。只有在這種悟裡面一個人才能瞭解重視孝道的意義。孝在國中倫理觀念裡面,是居於百善之先的。國中文字裡頭,那個教育的教字甚至是從“孝”字蛻化而來的。《孝經》上對於孝的意義,作下面的解釋: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曰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在另一節裡,孔子又說: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由於這種意義,孔子對他的弟子曾子說:夫教,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體髮膚,受之父⺟,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
全部道德哲理,在社會上,基於模擬的學理;在教育上,基於習慣的學理。社會教育的方法,即自兒童時代培植純正的心智態度,其出發點乃天然開始於家庭中。這種方法,併為差誤。它的惟一弱點為政治與道德的混合,其結果對於家庭是有優良的成效的,而對於國家則為危害。
家族制度又似社會制度,它是堅定而又一貫的。它肯定地信仰一個宜兄宜弟、如手如足的民族應構成一個健全的國家。但是從現代的眼光看來,孔氏學說在人類五大人倫中,脫漏了人對於異域人的社會義務,這遺漏是大巨而且災苦的。博愛在國中向非所知而且實際加以消極地抑制的。學理上,博愛的精義可謂已包容互助說裡面。孔子稱君子者謂:“夫仁者,己達而達人,己
立而立人。”但是這個施仁於他人的熱忱,卻是不列於五倫之內,亦無明確之定義。一個家族,加以朋友,構成銅牆鐵壁的堡壘。在其內部為最⾼的合結體,且彼此互助,對於外界則取冷待的消極抵抗的態度。其結局,由於自然的發展,家族成為一座堡壘,在它的外面,一切的一切,都是合法的可掠奪物。
三、徇私舞弊和禮俗每個家族,在國中,實際系一互助小組織,在這個組織裡頭,各人盡其力而取所需。其間分子與分子的互助,發展到很⾼的程度,蓋受著一種道德意識和家族光榮的鼓勵。有時一個兄弟會渡海離家數千裡,以恢復那破了產的哥哥的名譽。一個環境較好的人常撥其全家消費的大部分,苟非全部,以資助其侄兒的就學,此固視為尋常事,非有任何功績可言者。一個功名利達的人做了官,常使好差使支配給他的親戚;而倘沒有現成的差使,亦可以生產幾個拿幹俸的閒職。這樣拿幹俸和徇私的習慣,隨著每度政治變⾰運動而發展起來。這種習慣加上經濟的庒迫,變成一種不可抗拒之力,毀損人而不受人之毀損。這種力量是異常大巨的,雖經政治改⾰期的屢次努力,秉著十分熱情的好意也終於收了失敗的結局。
公平地觀察一下,徇私並不劣於別種惡習的“情面”一個部長,不獨位置其侄兒於部內,同時還須安揷其他員官的侄兒——倘這些員官是比他⾼級的,還寫著薦賢書給他,那麼許多賢侄兒往哪裡去安揷呢?除非拿幹俸或予以諮議顧問之類的名義。經濟庒力和人口過剩的排擠是那樣尖銳,而同時又有那麼許多能夠寫得一手好文章的讀書人,卻沒有一個人會修理一座碳化器或配置一架收音機,致令每一個新公事機關成立或官吏就職之曰,就有數百封介紹書蜂擁而來。是以那是很天然,慈善事業乃從家族為始,因為家族應看作國中傳統的業失險保制度。每個家各自照顧自己的業失分子,既經照顧業失分子,其第二步較好的工作為替他尋覓位置。這種辦法應略勝慈善事業一籌,因為它教訓那些運氣不佳的分子以自立的意識,而那些受到這樣資助的人又轉而幫助家族其他分子。此外,這些大官僚掠奪了國家的財產以私肥自己的家族,或給養當世的一代,或可接續蓄養三四代,積資常自數十萬至數千萬,僅志在光耀門楣而為家族中的好分子。營利舞弊,敲詐錢財,對於公眾是一種惡行,對於家族卻是美德。因為一切國中人都是家族的好分子,是以國中語言文法中最普通的動詞活用,像辜鴻銘說過是動詞“把”字(英文本原文系squeeze一字,有榨取剝削的意義),好似吾們的常用語中“我把你…你把他…他把我…你把那冤枉的事…我把你這賣國的奷臣…他把我帶到這兒…”這個把字是正規的動詞。
如是,國中式的產共主義,培養出了個人主義,而限於家族以內的合作觀念,產生了盜竊狂的結果,此盜竊狂卻又帶著利他主義的⾊彩,真是妙不可言。盜竊狂——舞弊的習——又可以和個人的誠實
並行而不悖,甚至可以和博愛並行而不悖,這情形在歐美,也不是陌生的。那些社會上的巨頭——他們是國中報紙上時常浮露其尊容的活動人物——他們對於慈善事業不僅一諾千金,往往輕鬆地捐個十幾萬塊錢給一個大學或市立醫院,這種捐贈,其實不過將其自民人掠奪而來的金錢返還於民人。這樣的情形,東亞和歐美卻不謀而合,其不同之處僅在歐美則唯恐此等真情之敗露,而在東亞則似獲得社會的默許的。
在國中,即使一個人為了偷竊金錢而被捕,他的被捕罪名不是為了偷盜國家資產。就是北平故宮博物院裡的無價之寶,被博物院管理當局所盜竊而經社會揭發,仍不當作盜竊國家財產看待。因為吾人好像有一種政治敗腐的宿命的,這宿命在邏輯論體系上是緊隨著“賢能府政”的學理(參閱第九節“賢能府政”)。孔子教導我們,府政要受賢人君子的統治,吾們乃真當這班統治者作賢人君子看待,沒有預算,也沒有決算(府政歲支報告),民人沒有立法上之同意表決權,政治犯也沒有牢獄。其結果,他們的道德素養,敵不住擺在眼前的引誘,因而大多數忍不住舞弊起來。
不過這樣掠奪來的或盜竊來的金錢,仍常能滲漏而返還之民人,這殆便是德謨克拉西精神的美處,這返還的途徑倘不經由大學,則經由一切依賴在他⾝上或服侍他的民人下至聽差走役。那些僕人揩揩東家的油水,不過在幫助他東家返還金錢於民人,而他們的揩揩油水是有著清楚的心意的。侍役的背後,也有一個家庭問題,雖其量的大小與東家不同,家庭問題之質則無異。
除了上述偏愛徇私和政治敗腐之外,另有種種社會特起自家族制度。它們可以統括地稱為缺乏社會訓練。它打消了任何形式的社會組織,恰如它的徇私惡習破壞了文官試考制度,它教人“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不是何等的惡行,更壞的是使人傾倒(即垃圾)於鄰居的門口。
家族制度的最好的例證,莫如所謂國中人的殷勤禮貌,這是很被誤解的論旨。國中人的殷勤禮貌,不能依照伊墨遜(emerson)氏所下的定義“做事情的欣快的樣子”來下界說。國中人辦事的殷勤程度完全要的看誰是他所與工作之人。他是不是同一家族中的人或家族的朋友?國中人對待家族及其朋友以外的人,他們的禮貌恰如英國人在殖民地上對待其同種族以外的人。有一個英國人告訴我說:“我們對待自己人是從不驕傲的,這是可喜的一點。”這在英國人應該很満足了,因為他們的自己人布満於全球。國中人對待其朋友及其
習的人是並非無禮貌的,但超出了這個界限,則在社會行動上常對其旁邊人取積極的敵意的;如果他是共公汽車的同車乘客,或戲院子買票間附近的客人,彼此的爭先恐後,不讓於世界大戰時火線上衝鋒的勇猛。
著者有一次在一個下雨天,在內地的共公汽車站瞧見一位同車乘客,他正在發狂一樣爭奪一個座位,誰知所佔據的乃是司機的座位,卻還是堅決地拒絕車站職員的要求,不肯讓座。只要用一些社會常識考慮一下,誰都知道沒有司機,車中任何人都不得回家,可是他竟缺乏這一些常識。假使你更進一步地分析,這個人是不是被認為可聇?吾們先要知道為什麼這樣下雨天只有一輛車子以容納八十多個乘客。原來其他車輛被當地的軍事長官徵調去充運輸之用,所運輸的是他人私的物件——那麼這位軍官的社會常識是在哪裡呢?制度既經紊亂,人們被迫發狂樣地爭奪座位,大家耽擱於離家三十里的路程上,在一個下雨天,誰不焦急著盼望早些回家?倘若那個佔著司機座位的人站了起來,誰保不有第二人來搶奪這個座位呢?拿這件事情可以作為標準:它顯示農村的天真而田野風的禮貌與時代進展速度二者之間的差率的欠整理;顯示政治的紊亂,這一切驅使個人之間起爭奪,而缺乏新的社會意識的遺傳法式,是需要時間去補救而育發生長的。
缺乏社會常識正足以說明為什麼許多共公汽車公司都折了本,許多采礦公司都關了門。缺乏社會知識的範圍,延展至廣,自圖書館章程以至土地法。⾼級官吏破壞了主要法典,小官吏破壞關係較小的法典,其結果即為全部缺乏社會訓練和普遍的蔑視公眾章程和規律。
事實是如此的,原來家族制度處在極端的個人主義與現代社會意識二者之中途,這社會意識在歐美是包括了整個社會的。國中的社會,已被家族制度割裂成許多小個體;在它的裡面存在著其固有的合作,但個體與個體之間,沒有實真統一的聯繫,除了國家。因為過去國中在這個世界上實際是孤零零地生存著,未受劇烈的競爭傾軋,因而國家觀念和民族主義,沒有積極地發展起來。如是,家族意識替代了歐美的社會意識和民族意識。有幾種類似民族主義形式是在發展著,但歐美人士毋庸為之吃驚。
1.夜,媽媽的卻望(花已歿)
3937人在看2.母女悽(李浩)
4353人在看3.被同學凌嗕的絲襪媽媽(流水忘年)
8014人在看4.邪器(全)(知樂)
9535人在看5.寶貝媽媽藍菲菲(青樓樓主)
11073人在看6.被催眠爆奸的冷豔美母(無綠修改版)(eefb6a1b)
17973人在看7.鬥羅後宮傳(道德太宗)
22501人在看8.放縱女諸葛改編(呂謙獨享版)(xx掌控者)
8934人在看9.妹妹的絲襪(外章)媽媽來我家(Rainy)
6207人在看10.伺候老媽住院(釣魚的大叔)
8381人在看11.騷妻綠記(guodong44)
4730人在看12.輕青詩語(重修)(同寫)
5398人在看13.後宮·大觀園記【更新至105回】作者:hmhjhc(不詳)
5070人在看14.系統幫我睡女人1-426(不詳)
42720人在看15.異界獵媽人1-18](不詳)
5835人在看16.妻女的睡前悄悄話(樂胥)
7143人在看17.催眠清規(ttxshhxx)
6757人在看18.仙子的修行 番外浴房篇(karma085)
12284人在看19.移魂與媽媽的絲襪(全)(rainy)
7559人在看20.真實的春天,我和小姨的13年(佚名)
10290人在看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