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 搜小说

平安傳 第86章一旦行動緩慢(1/1)

西風緊/ 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自动滚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張寧確實很乏,聽罷見有宦官端凳子上來,便沒怎麼客氣先坐著等。他尋思可能誰拿著詔書就該誰宣讀,怕一會兒神太差讀錯了好像不太好,這玩意干係最高權力,你能亂讀?

於是他乾脆閉上眼睛養身。前兩晚在馬上都想閉眼,真是困得不行,休息的時候每次閤眼也不超過半個時辰。這下沒有了顛簸,眼睛一閉竟然秒睡…本不知道怎麼回事就睡著了。

覺沒睡多久,就被叫醒。睜開先看見起先那個官員,然後見殿中前呼後擁下的一個錦袍人,看上去年紀和于謙相仿,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很有威儀的樣子,真是一瞧就能猜身份那種,多半就是太子!

太子身邊有一些官員和內侍,其中有個人讓張寧一眼就看到了…胡“部堂”張寧急忙站了起來。

叫醒他的官員小聲道:“殿下來了,上面設了香案,你要當眾宣旨。”他覺自己的手還放在間,摸著那圓滾滾的竹筒,知道東西還在便鬆了一口氣,忙想取出來。剛剛醒來腦子有點發懵,他起官袍的下襬,才將那竹筒的繩子解開取下。

張寧在大殿中起長袍的動作不怎麼雅觀,但周圍的人都一臉的嚴肅,誰也不敢笑,因為大夥可能隱隱猜到京師急著派人來是發生了大事,誰敢笑作死麼?況且張寧把聖旨系在衣服裡,足見此事的嚴重,那是他辦事上心,小節卻是次要。

他當眾刮開漆封,將裡面的詔書了出來,便依詹事府官員的指點走到了大殿的正上方,站在香案旁邊,雙手將詔書展開來。想了想先說道:“先帝遺詔,太子接旨。”太子朱瞻基遂率眾官及內侍全數跪倒在殿中,當場除了張寧全部都跪著,這場面倒讓他微微一愣。

這狀況跟尼瑪自己是皇帝一樣…當然只是因為他手裡的遺詔,此時“代表”皇帝而已。張寧遂深呼一口,定住心神,慢慢地念道:“朕以菲德嗣承祖宗洪業,君臨天下,甫及逾年。

上惟皇考太宗皇帝山陵永遠,迫功哀誠。下惟海內黔黎,雕療未復,憂勞夙夜。時用遘疾奄至,大漸。夫死生者,晝夜常理,往聖同轍奚,足悲。”

“父皇啊…”朱瞻基忽然嚎了一聲,昏厥在地。眾官忙救起。張寧神情呆滯,等他醒來,這才一門心思繼續讀“…念惟宗社生民必有君主,長子皇太子天稟仁厚,孝友英明。先帝夙期其大器,臣民鹹稱。哉其令望。宜即皇帝位,以奉神靈之統,撫億兆之眾。朕既臨御淺,恩澤未浹於民,不忍復有重勞。山陵制度務從儉約,喪制用易月中外皆以二十七釋服,無嫁娶音樂。

在外親王藩屏為重不可輙離本國,各處總兵鎮守備禦。重臣及文武大小官員亦毋擅離職守,聞哀之止於本處,朝夕哭臨三悉免,赴闕行禮。

皇考太宗皇帝服制仍遵去年八月之令。嗚呼,南北供億之勞,軍民俱困四方,向仰鹹南京,斯亦吾之素心。君國子民宜從眾志,凡中外文武郡臣鹹盡忠秉節,佐輔嗣君永寧我國生民。朕無憾矣,詔告中外鹹使聞知。”讀罷遺詔,張寧走下來,將詔書到朱瞻基的手裡,此時見他早已淚滿面傷痛至極,眾臣無不哀聲,張寧也作勢拿袖子抹眼睛,正好自己的眼睛因為休息不好是紅的,眼淚是真的憋不出來,沒辦法啊。

朱瞻基在那哭可能是帶真情的,畢竟人家是死了親爹,何況朱瞻基和他爹的關係本來也不差,今年他被送到南京來可能有些不願意、但這麼件事是很難影響父子總體情的…

至於張寧心裡沒覺,他也沒覺得自己有啥不對,那是太子的爹死了,又不是他的。眾臣邊哭又邊勸:“殿下,現在還不是傷心的時候。應該儘快回到京師繼承大位,完成先帝的心願,侍奉宗廟社稷穩定大統,方不負先帝天上之靈。”張寧也趁機能有說話的餘地,忙道:“朝中文武百官無不翹首盼著殿下早歸朝。微臣受楊少保敦敦叮囑,路上不敢稍有停留,遂馬不停蹄前來接殿下。”朱瞻基一副虛弱的樣子,在眾人的攙扶下坐到椅子上,卻不忘問道:“先帝何時駕崩,你在路上幾天?”

“回殿下的話,先帝於洪熙元年五月二十九巳時駕崩。微臣當受命出發,方才才到南京,用時四天四夜。”張寧言辭清晰利索地答道。北京到南京路程遠達兩千三百多里,皇帝駕崩四天遺詔就到了太子的手裡,這個效率在明朝已是十分難得。

朱瞻基一聽自是不會怪罪張寧在大殿上睡著的事。這時旁邊一個老頭向周圍的人示意,很快就有一大半的人知趣地退走了。那老頭見張寧站在那不動,便說:“張主事路途勞頓,先下去讓有司接待休息,然後準備接太子禮儀。”張寧頓時明白:看這狀況,東宮這幫人要開始商量機要之事了,這就要把老子排斥在外?靠,我辛辛苦苦趕了幾天幾夜的路,可見“忠心耿耿”連參與的份都沒有,真蛋啊!

作為一個智商正常的人,張寧當然明白,此時能夠參與到太子的決策中心,對仕途肯定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千載難逢的機會,現在還叫太子的人估計不出半個月就是大明王朝說一二不二的天子!可是人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張寧還能死皮賴臉不走麼,搞得不好可能會落個敬酒不吃吃罰酒的境地。

他一臉的不情願,正待要執禮告退。朱瞻基卻忽然看著他道:“你留下。”張寧愣了愣,一時間就想千恩萬謝了,但以什麼名義謝?他只得簡單應道:“是。”同時注意到胡瀅也站在太子側後穩著沒走,這老小子估計和張寧一個心思。太子都發話了,其他人自然沒有再糾纏。剛才要攆張寧的那老頭說道:“老臣以為,此行去京師極可能會有兇險,太子不可掉以輕心…”他指了一下後面的一個彪型大漢“可立刻讓陳將軍集結南京衛兵馬,同太子衛隊一起護送殿下北上。”那老頭也不知道是什麼官,不過那個姓陳的彪形大漢能集結南京兵馬,可能是南京衛指揮使一類的武官。

這番話一說出來,絕大部分人都點頭附和,認為言之有理。雖然沒完全明說出來,大夥也知道“兇險”是什麼:漢王。

漢王朱高熙一直就想當皇帝,他的心思簡直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朱高熙被封到山東樂安後從來沒死心過,去年永樂帝駕崩前夕就蠢蠢動因為沒有機會才沒動手,現在的不臣之心也是顯而易見。

漢王手裡有王府衛隊和三衛兵馬,有兵力有野心,是一個危險的人。而如今的局勢對漢王又非常有利,他的老巢樂安在兩京道路的側面,既有可能在太子上京的途中,從側翼出擊圖謀不軌。

一旦殺掉太子,大明王朝失去了繼承人群龍無首,漢王又是最大的藩王、永樂帝的親兒子,那時候皇位就離他太近了。

所以太子身邊的輔臣提出警告,說不上高明,卻是忠言。這個時候,傻子都要防著漢王的。果然太子朱瞻基的臉上凝重的表情已經取代了此前的悲傷,當此之時,親爹死了也顧不上的。

每當皇權替之際就是國家動盪的風險之時,而這次的風險更大。或許叔侄之間爆發戰爭已是迫在眉睫了?

這將是大明王朝第二次皇權之戰。就在眾臣都諫言整兵備戰的關頭,張寧在角落裡想了好一會兒,忽然就開口說道:“眼下的狀況怎麼做都會有風險,不過大兵護衛的風險恐怕反而更大。

與其那樣,殿下還不如抓住現在時間上有利的機會,以輕騎快速北上。”

“太子乃國之本,不久之後的天子,豈能用此等小道鋌而走險?!”那老頭突然聲俱厲地呵斥了一聲,可能覺得張寧官小又年輕居然反對他的意見,頓時有點惱羞成怒了。朱瞻基卻被引了注意,轉頭看向張寧。那老頭又勸道:“殿下切勿聽信他人胡言。”朱瞻基卻道:“是不是胡言,你也得讓人說話。張寧,你說說看大兵護衛如何風險更大?”***出謀劃策也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不然空有滿腹經綸說不出來,或者剛開口結結巴巴的口齒不清,肯定被那個老頭子輔臣厲聲幾句給吼回去了。

張寧當官不久,好在是個現代人,充分領悟過在現代社會善於展現自己的重要。沒這項能力就是應聘個工作也是麻煩,在快節奏的社會不表現出來誰知道你有多少能耐?

眼下這場面並沒有把張寧嚇住,雖然臉疲憊,但還算神情自若。一見朱瞻基對自己的意見有興趣,當下就說道:“殿下定是要儘快趕回京師的,風險無非著眼於現在和以後…”朱瞻基一聽他說話口齒清楚有條不紊,聽在耳裡很順暢,目光便停留在他的臉上,並且點點頭。

不知怎麼地,張寧看這個太子竟覺得非常面善,倒不是因為太子允許自己留下並發表意見而產生的好,而是光從外貌就覺得很順眼。

張寧繼續說道:“目前的風險如何全在殿下及諸公中,我便不再累述。兇險主要在途中,率軍護衛北上,勞師動眾行軍佈陣,有兩點不利因素:慢、目標大。

也就是說殿下的行蹤肯定全在漢王的掌握之中,如果他悍然率兵出擊,就會上演一場同室戈的慘劇。明顯此時在南京甚至太子府中都一定有漢王的細作,一旦行動緩慢,就會讓別人確認太子的行蹤…

諸公以為漢王明知太子殿下在途中,率兵出擊的可能大不大?微臣且不說勝敗如何,只說那漢王曾長年追隨太宗南征北戰,特別在靖難之役中屢立奇功,可見武功方面絕非庸碌之輩,總之一旦短兵相接時太子殿下遇到的應該是一個勁敵,戰場上瞬息萬變常常不能被人力所控,這不是風險、不是冒險麼?”

[章节报错] [推荐作品] [更多相关作品]
目录
肉便器 #綠帽(1) 母女花 #姐妹花 #無綠(1) 藥物(1) 偽娘(1) 好文筆 #女性視角 #破處(1) 小馬拉大車 #性奴(1) 快穿(1) 姐妹花 #NTL(1) 母女花 #調教(1) 全家桶 #NTR(1) 目前犯 #熟女(1) 女性視角 #墮落(1) 異世(1) 異國(3) 靈異(1) 好文筆 #監禁(1) 改造 #骨科(1) BE(1) 戀足(3) 異世界 #後宮(1)
大家正在读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私藏小說網 | 
Copyright © 私藏小說網(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