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眨眼之間,時光已經到了廣順三年(唐保大十二年)。
六月,淮河之地,驕陽似火,熱襲人,唐國百姓對這樣的天氣稀鬆平常,剛開始的時候,莊稼長勢喜人,農民們在田間辛苦耕作著,盼望秋收之時好個大收穫。這個六月的季節不一般啊,
子一天一天接一頭的過去了,卻見到河道里的水位慢慢地下降了,河
上一丈深的水只剩淺淺的一層,田間地表也開始出現了裂紋。老百姓卻毫不在意,以為這是天氣熱的緣故,按照往常淮河之地便是煙雨濛濛的梅雨季,但是就是沒有人在意這些。
過了幾,然而緊接著莊稼的葉片發黃,葉子摸上去有些發脆,這樣的情況出現了一些,自然在人們眼中是微不足道的,可是當成片莊稼出現同等情況之時,農民們就開始急了,一些農民開始請大神來祈雨,天公不作美,一切都是徒勞的,莊稼地裡的情況更加嚴重了,作物的葉片開始出現發黃的跡象,一些已經出現了掉葉的現象,又過了幾
,
子就輾轉到了七月,已經持續了一個月的南方,農作物枯死,田地龜裂成溝,熱風一吹塵土就肆
,
炎一照人就暈闕。
此時南方已經持續了一個月未降雨。
怎堪的?情況一發不可收拾了,田地裡一片一片接一片出現植株倒地的狀況,夏禾枯死,赤地千里。農民們們想要尋找水源灌溉田地,卻發現井水和泉水皆以枯竭,淮河兩岸之人皆可涉水而過,哭無淚,求天天不靈,求地地不靈的,而家中亦要承擔今年賦稅之猛,南唐當時的兵役之勞重,老百姓哀鳴一片,窮途惡水,久而久之饑荒開始出現了。
向北逃難有生機,向南則是死路一條,揹負徭役,不得不往北逃,這有些像後世那個子國一樣。過去一年,南唐出兵楚國,徵兵滅了楚國,而後楚國又復活般的復國了,往
的勝利如曇花一般,勞民傷財的。
況且淮河地區的老百姓聽說去年,遼瀛州(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北)、幽州(今北京西南)發大水,數十萬民擁入後周河北地區,大周國讓饑民進入周國境內,還下旨讓各地官員妥善安置饑民,賑災於各地。這年頭戰亂頻繁、勞役兵役繁重,老百姓只求能在亂世之中吃飽一口飯就滿足了,安安穩穩地活下去,其他的事情追求甚少。
淮河地區久旱,受苦受累的皆是農民,當時江北十四州(淮河北)都是在南唐的統治之下,官吏欺壓百姓,稅收巧立名目,盤剝百姓,勞役繁重,老百姓餓的前貼後背,個個枯瘦如柴、雙目塌陷,這時候唐國之內的老百姓背井離鄉,紛紛往大周國境湧入。
時人記載:南唐保大十二年、後周廣順三年六至七月,南唐不雨,大旱,井泉乾涸,淮河可涉水而過。饑民相繼渡淮入後周之境。
這條道上都是逃難的百姓,千里餓殍,萬里哭聲,頭上頂著烈,腳底踩著碎裂的泥土,那毫無生機的村莊、田地、河
。時不時都能見到餓死百姓的屍首,盤旋上空的禿鷲和嗡嗡作響的蒼蠅,一片惡臭,隨風飄散,聞之慾嘔。
“孩子,你要好好照顧自…自己…”一個婦人倒在路邊的枯草從中,用乾啞的嗓子頓頓停停地說著,全身無力,隨後生命走向了盡頭,眼眸之中牽掛深深的是自己的孩兒,瞳孔擴散,最後連孩子的影兒都見不著了。
“娘啊,你醒醒啊…不要走啊…”一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身體瘦小的孩子拼命地搖著自己的親人,可是老天無情,自己的娘就餓死了。失去親人的痛苦是撕心裂肺的,這個小孩子擦了擦眼淚,一直都守候在親人的屍體旁。
逃難的百姓自顧不暇,這樣的場景每天見得都多了,路邊倒著許多無辜百姓的屍首,多數人都眼巴巴地看了一眼,繼續向北逃難著。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好人的,這時候一個憨厚的農婦人走上前,安道:“孩子,人死不能復生,你娘也希望你活下去。”那個孩子聽到身邊的聲音,轉過頭來,睜著大大的雙眼,那雙悲傷的眼睛閃現出
茫的樣子,說道:“大娘,我娘她死了…我現在一個親人都沒有了…”
“傻孩子,你跟我們走吧,你娘她雖然不在了,你要好好活下去,知道不?”農婦人彎下把孩子從他娘身邊給拉了起來。
“恩。”孩子擦乾淚水,點了點頭,然後和農婦一起把屍首放在坑中,上面埋了土,放了些石塊,以便後找得到上墳之處。
千里孤墳萬里慘,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老天爺你不開眼啊親人你在那兒?
“孩兒,快上路吧,我們去了周國就能吃飽飯了。”
“是大娘。”
…
“大娘周國在哪裡?”
“過了這條大河就進入了周國,周國皇帝仁慈,到時候我們就不捱餓了。”
“哦!”小孩眼睛呆呆地,心裡卻想著如果自己的娘還活著,那麼也能二人就能在周國生活得更好。
“娃兒,我們走吧。”
“恩!”那孩兒應了一聲就戀戀不捨地隨著饑荒者們往開封方向走去,過了大半個月光景,淮河南岸逃荒的饑民終於進入了周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刻北方滴水未雨,情形正如南方一樣,卻沒有發生大範圍的旱災。在郭威努力革除唐末以來的積弊,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變後梁以來軍人政權的醜惡形象下,大周在很短的三年時間裡就顯出國富民強的跡象,大周國力蒸蒸
上。
唐國境內官僚目睹這一景象,就有官僚行動了。楚州刺史田敬洙請示修理白水塘灌溉田地來充實邊疆,宰相馮延己認為有利。李德明因此請示大力開闢空曠土地作為屯田,修復當地已經埋沒廢棄的灌渠水塘。十月,南唐皇帝準楚州刺史田敬洙所請,於楚州築白水塘以灌溉屯田,並詔州縣修復湮廢的陂塘。
然而南唐以近侍車延規總掌其役,發江西洪、饒、吉、筠諸州民、牛往楚,當地官吏乘機侵擾百姓,奪取老百姓的田地,大興徭役,強徵民役。
當地老百姓怨恨無處訴說。徐鉉將情況稟報南唐主,南唐主命令徐鉉檢查視察,徐鉉沒收那些官吏所侵的民田,將這些全部歸還原主。然而有人進讒言說徐鉉擅自作主,濫施恩威。南唐李璟發怒,將徐鉉發配舒州。
白水塘,功虧一簣。
聽聞此事,有人抱打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寧府城中,別院之內,中年之人,聽聞唐國之中,淮河飢餓百姓不去唐國,反而涉淺水北入周國,中年之人又是痛罵又是摔東西,此刻垂首頓,自己身上的衣衫都混亂了,良久之後,自己也是苦笑連連。
“哈哈哈…”而站在窗門外的萬松也看到自己的義父如此表情也明白了他心中的苦,心中的痛。可是此時自己上去勸說義父消去心中怒氣,確實是不明智的,義父心懷天下,當年救下自己也是自己的幸運。聽到淮河之百姓如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自己也想不出甚麼法子,如果當初義父能夠坐上那個位子,這天下怎會有如此多的瘦骨嶙峋,飢一餐飽一餐的百姓,如豺狼般的官吏和朝廷走狗…也只好讓義父發洩一番心中之憤懣。這就樣一個人在屋內,一個人在窗外。
此時在東京城內,今年的天氣卻是反常,入了秋,東京城的天氣簡直見了鬼了,原本天氣熾熱萬分,忽然間幾天幾夜連下傾盆大,中間也沒要停下的預兆。
開封內城,郭威收到奏報稱北方東自青(今山東益都)、徐,西至丹(今陝西宜川),慈(今山西吉縣),北至貝(今河北南宮東南)、鎮(今河北正定),已經下了一個月的雨水。此時這些地方皆大水,導致黃河上游的水位大漲。
然而,這一狀況卻也出現在開封城,自從那過後,京師大雨,十晝夜不止。此時汴河之水已經超出了平常水位,一些地方之水甚至已經漫出了河堤,道路之上都被水浸泡。兩岸一些人家家裡出現了河水入室之局面,朱雀門外積水甚重,軍營廬舍壞,壓死者眾多。
上朝時候,官員每都在廟堂之上為此談論不休,郭威為此頭疼不已。因為大雨而導致黃河氾濫,最慘之時就是決口,這樣下去河堤就有被沖垮的可能,記得因為大雨,開封就被淹過幾次,這種情況十分常見,但是自己這個皇帝亦是為此
到頭痛
裂,連忙讓官員商議如何賑災。
開封之中,趙德昭耳聞淮河之地乾旱,江南之地多是荒蕪,膏腴之地集中在蘇杭,以及江寧府地區,此地多數南唐和吳越統治之下然唐主李璟救災不力,北地連下大雨,黃河快要決口的樣子,自家一夥兒就帶著自己往城外高地之上避水患去了。嘆息道:“今年真是厄爾尼諾極端天氣,南旱北澇的,這要是在現代,那麼抗旱抗澇救災就能十分順利地施行下去了,可是畢竟是在五代十國事情,誰能解決,自己不過是個小蝦米,所用之力量也差不多了。如果自己做的太多,恐怕要引起東京開封天子的猜忌,呵呵…。。自己該怎麼做?怎麼做?怎麼做?”趙德昭知道開封地處豫東平原,平原千里,非有高山峻嶺為之險,一旦天降大雨,水勢暴漲,且開封地處黃河南岸,橫貫開封城中之汴河貫通黃河,一旦黃河水位上漲,黃河水渾濁,夾雜著大量的泥沙,泥沙水易沉積,一時間難以排洩的黃河就往汴河倒灌,形成了黃河倒灌,汴河襲城,沙水沉積,開封堵的局面,開封的地理位置非常之不好,歷史上好幾次都被淹。
唉,汴河河堤非常之不堅固,河堤恐難擋住這突如其來的大水,恐怕半個開封城都要被淹,趙德昭心裡喟然長嘆道。這,開封已經連下了多天的大雨,苦難的都是老百姓啊。
1.媽媽軼事(王凱)
7217人在看2.岳母情未了(xiyuanyi)
4061人在看3.絲襪滛娃女教師(孤獨誰瞭解)
7652人在看4.女兒的男友(z198604221)
5911人在看5.征服媽媽(白虎媽媽)(龜甲)
9100人在看6.經典綠帽文合集(綠帽)
8075人在看7.逆天邪神(同人改編)(幽臨)
6261人在看8.柯南泡妞錄(未刪節全本)(我愛慕容淑)
9679人在看9.淪為母畜的千金大小姐(慕容惜花)
4842人在看10.襄陽俠女情傳(不詳)
8513人在看11.妻子蘇芸的背叛(lc19881988)
5150人在看12.大淫俠(七分醉)
24963人在看13.我的綠主系統(不詳)
14380人在看14.愛與欲的年華(夜月)
4448人在看15.無限之邪惡系統(不詳)
12612人在看16.綠光鬥羅(潮丞相)
76637人在看17.詭秘之主同人(全)(紫汵傾雪)
11480人在看18.喜歡群交擴張的女孩(精蟲上腦)
6684人在看19.系花女友被我輸掉了(yeqingxuan)
5540人在看20.淫亂美母迷上我的大肉棒(lord丶雲)
10505人在看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