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元相《連昌宮詞》:“夜半月高絃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因《隋書-音樂志》:每歲正月十五,“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為戲場。百官起棚夾路,從昏達旦以觀之”謂之“場屋”故也。今誤稱場屋為試士之處。
二今人動稱“勾欄”為教坊。《甘澤謠》辨雲:“漢有顧成廟,設勾欄以扶老人。非教坊也。”教坊之稱,始於明皇,因女伎不可隸太常,故別立教坊。王建《宮詞》、李長吉《館娃歌》,俱用“勾欄”為宮華飾。自義山倡家詩有“簾輕幕重金勾欄”之詞,而“勾欄”遂混入
家。
三今人以荷包為荷囊,蓋取劉偉明詩曰“西清寓直荷為橐,左蜀宣風繡作衣”之句。按:紫荷者,以紫為夾囊,服外,加於左肩,是周公負成王之服,一名“契囊”見張晏注《丙吉傳》。《宋書-禮志》:“朝服肩上有紫生夾囊,綴之朝服外,呼曰‘紫荷’。以盛奏章。”是紫荷非今之荷包明矣。惟《三國志》雲:“曹好佩小輩囊。”似今之荷包。
四柴欽之年少貌美,賦詩自誇雲:“即今叔寶神清少,敢坐羊車有幾人?”餘按:《漢書》注:“羊車,定張車也。非羊所牽之車也。”然晉武帝在宮中乘羊車遊,宮人以竹葉灑鹽以引羊。是牽車者羊也。猶之如淳注:“《楚歌》,《雞鳴歌》也;非楚人所歌也。”然高帝謂戚夫人曰:“若為吾楚歌,吾為若楚舞。”又明是楚人之歌。
五《魏書-禮志》曰:“徒歌曰謠,徒吹曰和,比音而樂之及干鏚羽謂之樂。”然則素琴以示終,笙歌以告哀,不可謂之樂也。宋王黼傳遭欽聖之喪,猶召樂
,舞而不歌,號曰“啞樂”餘故題《息夫人廟》有“簫鼓還須啞樂
”之句。
六人疑東坡詩云“龍鍾三十九,勞生已強半”三十九不得稱“龍鍾”按:蘇鶚《演義》:“龍鍾,謂不昌熾、不翹舉之貌。”《廣韻》:“龍鍾,竹名。老人如竹搖曳,不能自持。”唐人《談錄》載:“裴晉公未第時,過洛中,有二老人言:‘蔡州未平,須待此人為相。’僕聞,以告。公笑曰:‘見我龍鍾,故相戲耳。”’王忠嗣以女嫁元載,歲久,見輕,遊學於秦,為詩曰:“年來誰不厭龍鍾?雖在侯門似不容。”二人皆於少年未第時,自言龍鍾。
七張平子《歸田賦》:“仲令月,時和氣清。”蓋指二月也。小謝詩因之,故曰:“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刪去“猶”字,而竟以四月為“清和”八今動以“苜宿”、“廣文”稱校官。餘按非也。唐開元中,東宮官僚清淡,薛令之為左庶子,以詩自悼曰:“朝
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上闌干。”蓋是東宮詹事等官,非今之學博也。說見朱林洪《山家清供》。杜詩曰:“諸公袞袞登華省,廣文先生官獨冷。”按《唐書》:“明皇愛鄭虔之才,
置左右,以不事事,更為置廣文館,以虔為博士。虔聞命,不知廣文曹司何在,訴之宰相。宰相曰;‘上增國學,置廣文館以居賢者。令後世言廣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始就職。”是“廣文”者,乃明皇為虔特設之館,非今之學官也。
九今人動以“金馬玉堂”稱翰林。餘按:宋玉《風賦》:“徜徉中庭,比上玉堂。”《古樂府》:“黃金為君門,白玉為君堂。”泛稱富貴之家,非翰林也。漢武帝命文學之士,待詔金馬門。
“金馬”二字,與文臣微有干涉。至於谷永對成帝曰:“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顏師古注:“玉堂,嬖倖之舍也。《三輔黃圖》曰:‘未央宮有殿閣三十二,椒房、玉堂在其中。”’是“玉堂”乃宮闈妃嬪之所,與翰林無干。宋太宗淳化中賜翰林“玉堂之署”四字,想從此遂專屬翰林耶?
十今稱人還居曰“鶯遷”本《詩經》“遷於喬木”之義。按《伐木》章:“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是“嚶”字不是“鶯”字。
“嚶”乃鳥之鳴聲耳。
“綿蠻黃鳥”當是鶯,而又無“遷喬”字樣。然唐人有《鶯出谷》詩題,《盧正道碑》有“鴻漸於磐,鶯遷於木”之文:則以“嚶”為“鶯”自唐已然。
十一《生民》之詩曰:“誕彌厥月。”《箋》:“誕,大也。彌,終也。”此詩下有八“誕”字:“誕置之隘巷”
“誕置之平林”朱子以“誕”字為發語詞。今以生為誕
,可嗤也!餘又按:古人以宴享為禮,而以介壽為節文。故《詩》、《書》所稱,逐
可以為壽。今人以生
為禮,而以宴飲為節文,故介壽必生
。
一十二《珍珠船》言:“萱草,女也。人以比母,誤矣。”此說蓋本魏人吳普《本草》。按《
詩》:“焉得萱草,言樹之背。”注云:“背,北堂也。”人蓋因“北堂”而傅會於母也。《風土記》雲:“婦人有妊,佩萱則生男。故謂之宜男草。”《西溪叢語》言:“今人多用‘北堂萱堂’於鰥居之人,以其花未嘗雙開故也。”似與比母之義尚遠。
一十三戴氏《鼠璞》雲:“魯頌》所稱‘泮宮’者,泮,魯水也,非學宮也。若以泮水為半水,則下文‘泮林’,豈是半林乎?況《魯頌-泮宮》詩,乃是僖公獻馘演武之所,非尚文之地。《王制》:‘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是漢儒誤解《魯頌》,而至今因之。”一十四杜詩有“起居八座太夫人”之句。今遂以八《人扛輿者為八座。按宋、齊所云“八座”者:五尚書、二僕、一令。《唐六典》曰:“後漢以令、僕
、六曹尚書為八座。今以二丞相、六尚書為八座。唐不置令。”考《宋書》,《六典》之言,是“八座”者,八省之官;非八人舁之而行之謂也。南齊王融曰:“車前無八騶,何得稱丈夫?”是則有類今所稱“八座”之說矣。
一十五“老泉”者,眉山蘇氏塋有老人泉,子瞻取以自號:故子由《祭子瞻文》雲:“老泉之山,歸骨其旁。”而今人多指為其父明允之稱;蓋誤於梅都官有老泉詩故也。
一十六今人稱伶人女妝者為“花旦”誤也。黃雪槎《青樓集》曰:“凡以墨點面者號花旦。”蓋是女
之名,非今之伶人也。《鹽鐵論》有“胡蟲奇妲”之語。方密之以“奇妲”為小旦。餘按:《漢郊祀志》:“樂人有飾女
者。”此乃今之小旦、花旦。
“奇妲”二字,亦未必作小旦解。
一十七程綿莊雲;“孔子廟有欞星門,其誤已久,不可不知。《詩經》小序雲;‘《絲衣》,繹賓屍也。’高子曰:‘靈星之屍也。’漢高祖始令天下祀靈星。《後漢書》注云;‘靈星,天田星也。祭天者,先祭靈星。《風俗通》:‘縣令問主簿:“靈星在城東南,何法?”曰:“惟靈星所以在東南者,亦不知也。”’《宋史-禮志》雲:‘仁宗天聖六年,築南郊壇,外地周以短垣,置靈星門。’夫以郊壇外垣為靈星門者,所以象天之體,用之於聖廟,蓋以尊天者尊聖也。其移用之始,始於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並言:‘聖廟立靈星門。’惟《元志》誤以‘靈’作‘欞’,後人承而用之,則不知義之所在矣。《晉史-天文志》雲:‘東方角二星為天關,其間天門也。’與《後漢書》注正相印證。俗儒解‘欞星’,以為養先於教,猶知‘欞’之為‘靈’也。今竟解作疏通之義,則大謬矣1”餘戲題雲:“繹祭靈星有樂章,故將聖廟比天閶。如何解作疏通義?鑽入窗欞上講堂。”—十八劉孝威《結客少年場》雲:“少年李六郡。”李,使也。故《左氏》:“不使一介行李告於寡君。”杜注:“李,使人也。”凡言信者,亦使人也。《古樂府》:“有信數寄書,無信長相憶。”今誤以“行李”為作客之衣裝。
一十九今稱夫為“結髮”女拜曰“斂衽”皆誤也。按{李廣傳》:“廣自結髮與匈奴戰。”蘇武詩:“結髮為夫
。”泛稱自幼束髮之意,非指稱結兩人之發也。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合其髻曰“結髮”始於劉嶽《書儀》。《戰國策》:“江乙謂安陵君曰:‘國人見君,莫不斂衽而拜。”’《留侯世家》曰:“陛下南面稱霸,楚君必斂衽而朝。”皆指男子也。今稱女拜為“斂衽”不知始於何時。
二十今人稱詩題為“題目”按:二字始見於《世說》:“山司徒前後選百官,舉無失才,凡所題目,皆如其言。”又:“時人慾題目高坐上人而未能。桓公曰;‘神淵箸。”是“題目”者,品題之意,非今之詩題、文題也。
二十一餘到南海,閱《粵嶠志》:“景炎二年,端宗航海,有香山人馬南寶獻粟助餉,拜工部侍郎。帝幸沙浦,與丞相陳宜中、少傅張世傑即主其家。居數,廣州陷。南寶募鄉兵千人,扈送至香山島。元兵追至硐州,陳宜中走占城求救。帝崩。衛王咼立,走崖山,以曾子淵充山陵使,奉梓宮,殯於南寶家。宋亡,南寶泣不食。作詩曰:‘目擊崖門天地改,寸心不與夜
消。’又曰;‘眾星耿耿滄波底,恨不同歸一少微。’後卒殉節。”其詩其事,正史不傳,故志之。
二十二李太守棠《喜晤故人》雲:“問年人是舊,見面老驚新。”儲宗丞麟趾《落齒》雲:“失輔悲新別,觀頤念舊勳。”二十三江南俗例:登科報捷者,例用紅綾書喜帖。方近雯方伯家本寒素,舉京兆,報到,夫人倉猝無力買綾,不得已,截衫袖付之。家婢戲雲:“留取一半,待明年中進士作賞。”先生聞之,在長安寄詩云:“朔風寒到柔荑手,憶殺麟衫兩袖紅。”次年,果宴瓊林。先生又寄詩云:“榜下憶來常泣,朝中說去半能知。”二十四詩人能武藝,自命英雄,晚年有王處仲擊唾壺之意。許子遜《詠飛將》雲:“垂老猶橫槊,窮愁未廢詩。薦章終
上,不到傅修期。”沈子大《詠懷》雲:“落筆一身膽,結
寸心血。”薛生白《詠馬》雲:“爾不嘶風吾老矣,可知俱享太平時。”二十五西林相公勳業巍巍,而賦詩時有
慨。《石橋掃墓》雲:“石橋西下白楊堆,宿草初從暖氣回。一陌紙錢三滴酒,幾家墳上子孫來?”二十六詩有無意相同者:蔡太夫人詠《蝶》雲:“試向青陵臺上望,可曾飛上別家枝?”王次嶽詠《蝶》雲:“果是青陵舊魂魄,不應到處宿花房。”二十七《封氏聞見錄》曰:“切字始於周頤。頤好為體語,因此切字,皆有紐:紐有平上去入之分。沈約遂因之,而撰《四聲譜》。”沈括、曾糙俱以切字始於西域佛家。漢人訓字,止曰讀如某字而已,無反切也。吳獬以為始於後魏校書令李啟撰《聲韻》十卷、夏侯詠撰《聲韻略》十二卷。李涪《刊誤》亦主其說。至於叶韻之說,古人所無。顧亭林以為始於顏師古、章懷太子二人。王伯厚以為始於隋陸法言撰《切韻》五卷。餘按:漢末涿郡高誘解《淮南子》、《呂氏
秋》,有“急氣、緩氣、閉口、籠口”之法。蓋反切之學,實始於此。而孫叔然炎猶在其後。
二十八詩賦為文人興到之作,不可為典要。上林不產盧橘,而相如賦有之。甘泉不產玉樹,而揚雄賦有之。簡文《雁門太守行》而云“逐康居與月氏”;蕭子暉《隴頭水》而云“北注黃河,東
白馬”:皆非題中所有之地。蘇武詩,有“俯看江漢
”之句。其時武在長安,安得有江漢?《爾雅》:“山有
為岫。”謝玄暉詩:“窗中列遠岫。”徐浩文:“孤岫龜形。”皆誤指為山巒。劉琨《答盧諶》詩:“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宣尼即孔丘也。謝眺《秋懷》詩:“雖好相如
,不同長卿慢。”長卿即相如也。康樂:“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
“揚帆”即“掛席”也。孟浩然:“竹間殘照入,池上夕陽微。”
“夕陽”即“殘照”也。使後人為之,必有“關門閉戶掩柴扉”之誚矣!杜少陵《寄賈司馬》詩:“諸生老伏虔。”東漢服虔並不老。所云伏虔者,伏生也;伏生不名虔。《示僚奴阿奴》雲:“曾驚陶侃胡奴異。”胡奴,侃之子;非奴僕也。
“不聞夏殷興,中自誅褒、妲。”褒、妲是殷周人,與夏無干。杜詩:“乘槎消息近,無處問張騫。”此即世俗所傳張騫乘槎事也。然宋之問詩云:“還將織女支機石,重訪成都賣卜人。),是明用《荊楚歲時記》織女教問嚴君平事。獨不知君平為王莽時人,張騫乃武帝時人:相去遠矣!汪韓門雲:“《檀弓》:‘齊莊公襲杞。杞梁死焉。其其柩於路而哭之哀。’《孟子》;‘杞梁
善哭其夫,而變國俗。’《左傳》但言杞
辭齊侯之吊,而不言哭。《檀弓》、《孟子》雖言哭,未言崩城事也。《說苑-立節篇》雲;‘其
聞夫亡而哭,城為之弛。’《列女傳》雲:‘枕其夫之屍於城下,哭十
而城崩。’亦未言長城也。長城築於齊威王時,去莊公百有餘年;而齊之長城,又非秦始皇所築長城。唐釋貫休乃為詩曰:‘秦人築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則竟以杞梁為秦時築長城之人,而其
所哭崩,乃即秦之長城矣。”俗傳梁灝八十登科,有“龍頭屬老成”七言詩一首。《黃氏
抄》、《朝野雜記》俱駁正之,以為灝中狀元時,年才二十六耳。餘按《宋史》灝本傳:雍熙二年舉進士,賜進士甲科,解褐,大名府觀察推官。景德元年卒,年九十二。雍熙至景德相隔只十餘年,而灝壽已九十二,則八十登科之說,未為無因。
二十九班史稱霍光不學無術,故不知伊尹放太甲之事。乃《西京雜記》載光《答孿生兄弟書》,先引殷王祖甲,再引許董公一產二女,楚唐勒一產二子,事甚博雅。《蜀志》:劉巴輕張飛雲:“大丈夫何暇與兵子語?”似飛椎魯無文。乃涪陵有飛所作《刁斗銘》,江縣有飛所書題名石。前明張士環有詩云,“江上祠堂橫劍凋,人間刁斗重銀鉤。”三十宋人多稱曾子固不能詩。乃《上元祥符寺宴集》雲:“紅雲燈火浮滄海,碧水瑤臺浸遠空。”又,《享祀軍山廟歌》:“土膏起兮,
泉駛兮。”凡二百餘言,俱不減作者。
三十一或問唐沈佳期詩云:“不如黃雀語,能免冶長災。”餘按皇侃《論語義疏》雲:“冶長從衛還魯,見老嫗當道哭,問:‘何為哭?’雲;‘兒出未歸。’冶長曰:‘頃聞烏相呼,往某村食:得毋兒已死耶?’嫗往視,得兒屍,告村官。官曰:‘冶長不殺人,何由知兒屍?’遂囚冶長。且曰;‘汝言能通鳥言,試果驗,裁放汝。’冶長在獄六十
,聞雀鳴而大笑。獄主問何笑。冶長曰:‘雀鳴嘖嘖啃啃:白蓮水邊,有車翻黍粟;牡牛折角,收斂不盡。相呼往啄。’獄主往視,果然。乃白村官而釋之。”餘愛雀言音節天然,有類古樂府。
1.教師白潔全傳(王申)
20913人在看2.阿慶亂史(阿慶)
5178人在看3.家有美母的極致鏽惑(青魔冷槍)
16814人在看4.我的母親(兮夜)
3827人在看5.美豔誘人的媽媽(嬴公子任好)
7917人在看6.邪惡變形系統(吉它)
9898人在看7.被我出賣的一家人(不詳)
5622人在看8.沉淪的媽媽(綠母)(不詳)
11645人在看9.享受小阿姨的絲襪(我的小阿姨)全(不詳)
4300人在看10.我的江湖h(古魚)
6775人在看11.歡喜佛,秦仙兒篇以及蕭家母女篇(極品家丁同人)(為生活寫黃)
8790人在看12.情種(第一部)全(小手)
6343人在看13.復仇之路(血親熟女控肉文)(周建高)
7155人在看14.淫慶而餘年(慶餘年同人)(長袍)
8783人在看15.教師母親的柔情(120章vip版)(諸葛大力)
7461人在看16.調教清純老婆五年有感(不詳)
14447人在看17.洛玉衡的墮落(大奉打更人同人)(玫瑰聖騎士)
30640人在看18.妻子的慾望之傻兒子(感性生活)
5959人在看19.周挺陽之風流歲月(更新至60章)(budabc)
12717人在看20.無法理解的愛(xb客)
10771人在看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