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 搜小说

清末四公子 丁惠康5(1/1)

高陽/ 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自动滚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龍虎”、“皮骨”形容何子貞的書法,殊為妙。不過論本心,丁昌不以為所謂翰墨怡情是有益之事。另一詩從題目到詩,對何紹基的糾纏,已微規勸之意。

這首詩的題目是:“子貞太史以四月十一啖荔,作詩張之。謂昌嶺外人,應為推波助瀾,人事擾擾,無以應命。晨興驟涼,索枯呈教,並乞賜和。”詩中的第一段是:營營飲食亦何有,人生涉世豈為口?坡仙啖荔亦偶然,胡為月記某某。五千裡外七百年,風印證無後先。天公頗憐詩料寡,特結翰墨新奇緣。蔡譜白圖皆假借,香太高惹嘲罵;世間無毀哪得譽,玉瓊漿自聲價。

此詩明明是說,啖荔而作詩張之,是好事。但又何紹基“賜和”似成矛盾,或者是想知道何紹基是否聽他的規勸。何詩未見,但可料定,即能領會此意,亦必不納。因為丁昌仍有兩首詩“呈教”詩中並注:“兩三賜詩,催和甚急”詩中又提到“灌魚鱗水則荔旺”佳荔名為“糯米臍”似皆未經人道過。

昌歿後,藏書陸續散出。比較能讀先人之書的,只有一個丁惠康。他早年亦與長次兩兄一樣,是個紈絝。只是靈不昧,名心獨盛,覺得做個公子哥兒,只是酒食徵逐,不出什麼名堂。於是折節讀書,也中了秀才,納資為郎,捐了個主事,但並未分部,陳石遺為他所撰的傳記中說:君於經史、百家九、訓詁、詞章、金石之學,皆泛其涯,落筆為文,有魏晉閒人風格;人亦如其文,雖為邑諸生,不屑求科舉;雖為部郎,未嘗分部學習也。嘗北遊讀書南學,長沙張公百熙領學事,置君第一;旋捨去,遊本。

他在本作詩不少,亦以遊所作,風致獨勝。但初抵本所作,與以後的詩,大異其趣,如:悔年年作壯遊,客懷無著等虛舟,雞鳴犬吠猶吾土,海碧天青此倚樓;故國別來無好夢,殊鄉何事獨悲秋,登高枉說猶能賦,浩蕩離愁不可收。暗雨兼疏澹夕陰,高樓含霧遠山沉,一爛熳櫻花候,萬里羈孤客子心;入洛士龍成獨往,過江王導悵登臨,迴廊徙倚懷鄉國,錦瑟華年到今。

這兩首七律,遣詞修潔,音節蒼涼。工力雖不算深,卻看得出頗有天分。同時詩中事傷時,亦有寄託。及至離留別之詩,又是別樣滋味:(其一)暮思君苦未來,飛紅狼籍舊亭臺,沉沉遠夢千劫,慘慘新詞賦八哀,心比枯桐疑半死,淚如殘蠟漸成灰,玉關人老愁何極,窈窕星望幾回?

(其二)此去風雲方百變,側身天地更何之,行芳草無邊路,倚偏銀瓶系所思;最有溫柔馨一握,是它幽怨亂千絲,轆轤永夕煩懷抱,詎獨西風黯別離。

(其三)手殘紅不忍看,輕寒無賴倚闌干,陰晴未定天如醉,疾方淚易彈;舊恨尊前歌昔昔,新愁簾外雨潺潺,傷心思婦遼西夢,冷怯空閨人未還。

(其四)艱難行路黯魂銷,帝遣巫陽賦大招,愁雨愁風才易盡,傷傷別意無聊;相看鏡匣驚消瘦,暗系香囊寂寥,獨自思量目凝佇,碧城十二總迢迢。

這四首七律,題作“迴風辭留別本諸寓公”以落花作寄託,確是所謂“哀頑豔”之作。詩似兩當軒而參以定庵筆法,便覺風骨勝於黃仲則。不過“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二十幾歲正當奮發之時,作此萬般無奈的苦語,論者謂非佳兆,這話似乎亦有道理。

本當然亦有韻事,所作《京橋冶詞》五絕,可以略窺本事:省識尊前舊舞,煙花約略憶南朝,庾郎詞賦飄零甚,處對東風玉簫。

曲曲屏風燭影深,三挑微與託琴心,文君未解相如渴,枉費長門買賦金。

心字羅衣繡兩重,小初見意惺忪,一夢雨無消息,沉醉東風唱奧儂。

相見時難別更難,雲英夢冷意闌珊,飛花沾絮空惆悵,輸與檀郎畫裡看。

悵望秋河倚玉簫,紅樓雨冷夢迢迢,相看無語空相憶,腸斷垂楊上下橋。

衣香鬢影太匆匆,十里鶯花最惱公,莫待他年重回首,落紅成陣怨東風。

[章节报错] [推荐作品] [更多相关作品]
目录
肉便器 #綠帽(1) 母女花 #姐妹花 #無綠(1) 藥物(1) 偽娘(1) 好文筆 #女性視角 #破處(1) 小馬拉大車 #性奴(1) 快穿(1) 姐妹花 #NTL(1) 母女花 #調教(1) 全家桶 #NTR(1) 目前犯 #熟女(1) 女性視角 #墮落(1) 異世(1) 異國(3) 靈異(1) 好文筆 #監禁(1) 改造 #骨科(1) BE(1) 戀足(3) 異世界 #後宮(1)
大家正在读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私藏小說網 | 
Copyright © 私藏小說網(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