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 搜小说

牧野流星 第十四回帳裏香飄奇撲朔瓜田李下惹(3/3)

梁羽生/ 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自动滚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楊華給他佔了先取攻勢之利,鬥了數十招,方始漸漸奪回先手,稍微多佔半分攻勢,那人哼了一聲,説道:“可惜,可惜!”楊華道:“可惜什麼?”那人説道:“你這小子劍法倒還不錯,可惜就是輕薄無行!”楊華接連兩次給他斥為“輕薄無行”不住心頭火起,喝道:“你講不講理了;你説説看,我到底怎樣——”

“輕薄無行”四字還未曾説出口來,那人已是驀地欺身直進,長劍一招“刺破青天”指到他的膛!

楊華一個移形換位,連使兩招奇詭之極的劍法,方能抵擋對方一招。那人口中説話,劍勢絲毫不緩。楊華在他狂風暴雨般的急攻之下,竟然不能分神説話,顯然已是相形見絀。

楊華驀然一省,心裏想道:“只怕我必須把他當作敵人,方能招架得了!”當下摒除雜念,眼睛只是注視着對方的劍尖,見招化招,見式化式。

這少年的劍法大開大闊,好像用兵一樣,是堂堂之陣,正正之旗,絕不行險僥倖。可是從“平淡”之中卻是具見功夫。楊華和他鬥了一百多招,竟是找不出他的破綻。

楊華暗暗佩服,心裏想道:“武學中的最高境界是返噗歸真,舉重若輕,以拙勝巧。此人劍術,雖然未達到爐火純青,但走的卻正是這個路子。上乘劍術的‘重、拙、大’三字,看來他是要比我領會得多。”忽地想起金碧漪和他談論劍術之時,對“重、拙、大”三字訣曾經加以詳細的解釋,令自己得益不少。此時留心觀察這人的劍法和金碧漪的解釋若合符節,不心中一動隱隱覺得到,此人的武學和金碧漪正是同出一源,雖然金碧漪並不用劍。

楊華心神略分,那人平劍一挑,一招“李廣石”登時把楊華的衣袖戳破。要不是楊華快劍遊鬥,一合即分,一沾即退,對方這一招就能刺破他的虎口。

那人碰上旗鼓相當的對手,也是殺得大為起,哼了一聲,説道:“看你還能抵擋幾招?”劍光霍霍,劍氣縱橫,登時把楊華整個身形,籠罩在他的劍勢之下。

楊華連忙凝神應付,鬥到緊處,不知不覺進入了“敵我兩忘”的境界。眼中所見,唯有對方的劍尖。

劍術的最高境界雖説拙可勝巧,但在未曾達到這個境界的旗鼓相當的對手來説,一奇一正,卻是各有千秋,難分軒輕。何況楊華也並非不懂那三字真言,不過在這方面的道詣不如那人之深罷了。

但楊華已得無名劍法的髓,隨機應變的本領可又比對手高得多了。無名劍法不拘一格,順敵勢而應招,看似毫無章法可尋,其實卻是有它的獨創的章法,鬥到百招開外,楊華亂意揮灑,或攻或守,都是妙到毫巔。

楊華驀地省起“以我為主,與其為客犯主,不如以主客”的訣竅,當下把孟家的快刀刀法,化為快劍疾攻,注重的仍然只是劍意系意揮灑,快如閃電。找不到對方的破綻,他就自己給對方“製造”破綻。

兩人全神比劍,也不知鬥了多少時候,兀是未分勝負,但那人在楊華瞬息百變的劍術侵擾之下,卻是不住有點心躁氣浮,鬥到分際,那人左一劍“天山雪崩”右一劍“銀漢浮”前一招剛猛,後一招急捷,劍勢凌厲。但在兩招替之際,卻是不知不覺出了少許空門。楊華一招“金針度劫”便刺過去,喝道:“撒劍!”楊華這一招“金針度劫”尋縫覓隙,拿捏時候,當真是妙到毫巔。對方若不趕忙扔劍,虎口非給刺傷不可。

哪知變化莫測,對方的劍是扔了,但卻是筆直地擲出來的。這手擲劍的招數,正是天山劍法中反敗為勝的一招絕招,名為“飛龍在天”!

楊華用意只是想對方扔劍,無意傷人,因此他也意想不到對方竟然會使出這種拼命的招數,突施殺手!

距離太近,對方長劍擲出,又是急勁異常,楊華無法閃避,舉劍招架,只怕也是抵擋不住這股急力,百忙中無暇思量,身軀一矮,背脊幾乎貼着地面,説時遲,那時快,對方的長劍己化作一道銀虹,疾飛來到。楊華一招“舉火天”劍尖輕輕一撥,只聽得當的一聲,那口飛來的長劍掉轉方向,伊若經天長虹,掠過際,墜下深谷。

幸虧這一招臨機應變,深合兵法與武學相通的道理:“避其朝鋭,擊其暮歸”這才能夠“輕描淡寫”的化解了對方飛劍擲來的那股勁力,反而將對方的飛劍擊落,但貌似“輕描淡寫”其實已是出盡他的平生所學。

楊華一個鯉魚打,跳起身來,此時方始聽得那柄長劍跌落深谷的回聲。跟着眼光一瞥,只見那人已是跑到石崖後面,搶了楊華那匹坐騎。那人跨上馬背,哼了一聲,説道:“好小子,我和你不能算完,你等着瞧吧!奪劍之辱,我若不報,誓不為人。”楊華這才省起,兵器被奪,在武林人中是認為奇恥大辱的,怪不得對方如此惱怒。但自己實在是被迫如此,在剛才那情形之下,不把對方長劍擊落,又有什麼辦法應付?

楊華連忙叫道:“兄台請回,我、我向你道歉!”但只聽得蹄聲得得,宛似急驟的雨聲,那人早已飛騎去了,如何還喚得回?

楊華嘆了口氣,心裏想道:“連姓名都未知道,就和這人結了樑子,真是莫名其妙!”殘月西斜,已是接近破曉時分了,金碧漪已是騎了一匹馬先走,料想他是不會回到這裏來了,楊華只好把他的那牀輕紗捲起來,施展輕功,下山而去。他的心裏抱着萬一的希望,希望金碧漪或者會在山下等他。也只有見着了金碧漪,才能夠打破他心裏的悶葫蘆。

想不到沒見着金碧漪,如在山下隱隱看見在前面行走的三條黑影。

前行的正是剛才和他手的那三個人:劉之、葉谷渾和鄧中艾。楊華孤掌難鳴,不敢讓他們發現,但又想聽他們説些什麼,只好匿藏亂草叢中,伏地聽聲。

只聽得葉谷渾道:“你們聽見蹄聲沒有?”鄧中艾道:“前後兩次,都聽見了。似乎是一騎向西,一騎向東。好在不是向咱們這方向跑來。奇怪,他們怎麼不走同一方向?”葉谷渾道:“這有什麼奇怪,這兩個小子事先沒有約定,山上那小子逃走的時候,山下那小子還在和咱們拼鬥呢。後來逃跑的這個小子想必以為他的朋友是回到玉樹山去。”他們以為騎馬走了的這兩個人是楊華和金碧漪,卻不知只猜中了一個,楊華可還正在後回。

葉谷渾説道:“想不到咱們白走一遍,毫無所獲!”劉之哼了一聲,説道:“難想得到橫裏殺出一個程咬金呢?還算咱們運氣不錯,要是讓他們三個會合,咱們恐怕還要吃虧!”鄧中艾道:“後來來的那個小子,當真是金逐的兒子麼?”劉之冷笑:“那還有假?如果我不是確實知道他是金逐的兒子,我豈能那樣忍氣聲,他喝我滾我就滾呢?嘿嘿,你是不是笑我剛才膽子大過小了?”鄧中艾連忙替他兜回面子,説道:“哪裏,哪裏,劉大哥,你這是應付得宜。單獨一個金逐的兒子,咱們原是不用怕,但他的劍法一定比那個姓楊的小子還要高強,兩個人聯手,咱們已是沒有便宜可佔。何況咱們也得罪不起金逐呢!好漢不吃眼前虧,當然是三十六着走為上着了!”聽到這裏,後面的話已聽不清楚。楊華出來一看,那三個人的背影也看不見了。

楊華又驚又喜,心中苦笑,想道:“要是我早知道他是金逐的兒子,我就不會和他打這一架了。如今可是糊里糊塗的和這位金少俠結上粱子啦。”再又想道:“金逐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金碧漪當然不會也是了。不過他們同是姓金,或許是堂兄弟也説不定,故此他要來找金碧漪。但是,他為什麼要罵我輕薄無行?”楊華豈非糊塗,但有一種可能,他卻不敢胡猜亂想。當下只好懷着一個悶葫蘆,悵悵惘惘繼續前行。

一路平安無事,這一天已經踏入柴達木的山區了。

山區的邊緣,有個小小的市集,名叫平安集。市集的規模雖然很小,卻不啻是山區的咽喉,有了它才能呼暢通。五天一次墟期,山地人把士產挑出來賣,換回油鹽布匹等常用品。是以這小市集也聚集有百來户人家,十一多間商店,一間客棧。

楊華早已在路上打聽清楚,過了這平安集就是人煙稀少的山區了,所以必須在這望備辦乾糧。還有,假如是外地來的客人,不悉山區的道路,最好就在這小市集找個嚮導。否則到山區才找人帶路,那就未必找得到了。

楊華瞭解這些情況之後,不覺又思念起金碧漪來。只要是有他同行,那就方便得多了。我是來我孟元超報仇的,當然不能讓嚮導帶我去,只好憑着自己瞎闖了。”這天不是墟期,集上冷冷清清,楊華備辦了足供的乾糧,便在那間客棧投宿。此時己是天黑時分,客棧外面有個木板搭蓋的馬廄,一個小廝正從馬廄出來,隨手俺上了板門。

楊華忽聽得一聲馬嘶,這馬嘶之聲竟是似曾相識。楊華心中一動,連忙把眼光投過去,隱約看見一匹純白的馬正在屹草可惜夜蒼茫,他還未曾看得清楚,那小顆已是把板門關上。

金碧漪那匹坐騎正是白馬,但由於看不真切,楊華卻不敢斷定,是否就是那匹白馬。他心裏驚疑不定,上前和那小廝搭訕。

那小廝道:“客官是來投店的麼?”楊華説道:“不錯。請問貴店的客人多不多?”那小廝道:“生意清淡得很,好幾天沒有客人上門,今天方才來了兩個。你打聽這個幹嘛?”楊華説道:“我擔心沒有房間。”那小廝笑道:“你要十間都有。進去吧。”楊華道:“這兩個客人多大年紀,可是和我一樣,從外地來的麼?”那小廝盯了楊華一眼,冷冷説道:“我一向不愛多管閒事,沒有問過是那裏來的,年紀多大,我也不會看,有一個有鬍子,有一個沒鬍子,大概總比我年紀長吧。你管他們的年紀做什麼?”楊華尷尬笑道:“隨便問問。”他有過在小金川尋訪義軍的經驗,見這小顆對他似乎懷有敵意,不由得心頭一凜,霍然省起:“自己可能已經惹起了他的疑心,當下也就不敢多問了。

店主人直上直下打量了楊華一番,説道:“客官,你貴姓?”楊華説道:“小姓楊。”店主人道:“楊大爺,你上哪兒?”楊華心裏想道:“我若然説是往柴達木山區探親,山裏人恐怕是他悉,騙也騙不過他。”於是説道:“我是往鄂克昭盟找活幹的。”店主人怔了一怔,説道:“往鄂克昭盟為何不走平路?”楊華説道:“走山路快些,那邊的僱主等着用人。”店主人道:“不過山區近來不大平靜,你知道麼?”楊華笑道:“我身無長物,怕什麼?”店主人不再盤問,説道:“好,我給你一間上房。你吃過晚飯沒有?”楊華説道:“在集上吃過了。”店主人道:“楊大爺,你很喜歡喝酒的嗎?”楊華詫道:“你怎麼知道?”店主人道:“我聞得酒香,你這皮袋裏敢情是葡萄酒吧。”原來楊華在白教喇嘛帶出來的那一皮袋葡萄美酒還有一小半未喝完。

楊華笑道:“不錯,你真是大行家,連什麼酒都聞得出來。”店主人道:“我們這個小市集似乎沒有這樣好的葡萄酒!”楊華説道:“這是前幾天在路上買的。”店主人道:“原來如此。”似乎有點不大相信的樣子。楊華想道:“縱然他有疑心,料他也不會猜得着酒的來歷。”店主人道:“抱歉得很,小店設備簡陋,連蚊帳也沒有,好在現在是冬天,也沒蚊子。”楊華説道,“不用客氣,我是荒山野嶺都宿慣的。”店主人道:“客官請早安歇。”楊華待他離開之後,掩上房門,自言自語道:“窗子也是破的,雖然沒有蚊,冷風颳來,也是難受。好在我自己帶有蚊帳。”他把金碧漪那牀輕紗帳掛了起來,又自言自語道:“這是天蠶絲織成的帳,這樣好的寶貝卻有人隨手拋掉,好在我撿起來。”這些話當然是想説給金碧漪聽的,用傳音入密的內功把聲音傳送出去,聲音雖然不大,料想附近幾間房間,裏面倘若有客人的話,應該都聽得見。

過了半個時辰,仍是毫無動靜。楊華好生失望,暗自想道:“恐怕是我的一廂情願了,天下哪有這樣的巧事,金碧漪也會剛好在這小客棧裏?天下白馬多得很,那匹白馬,也未必就是他的座騎。”楊華雖然心裏在想:“天下哪有這樣的巧事?”但卻止不住在思念金碧漪。只聽得卜卜的更夫打更聲,已是三更時分了。楊華毫無睡意,拔掉皮袋的木,喝了一口葡萄酒,獨對青燈,朗誦一首唐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是初唐四傑之一的少年才子王寫給他一位姓杜的朋友的詩。原題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少府是唐代縣尉的通稱。

“之任”即“上任”

“蜀川”泛指蜀地。

詩人是在長安給朋友送行的。

“城闕輔三秦”意思是長安城官闊峻峨,險要“三秦”從四面衞護着它。

“三秦”相當於現在陝西省中部和北部一帶地方。

“五津”指白華津、萬望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都是四川省長江上的津口,這裏用來代表“杜少府”要去的“蜀川”

“城闕輔三秦”點出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點出行人要去的地方。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這兩句承上而來,是詩人安他的朋友,意思是説:“你為了做官的原故,遠去蜀川,我也,是為了做官來到長安,同屬宦遊,之身,遠離鄉土作客他方的觸,彼此都是一樣的。”轉入五、六兩句,詩人進一步申明目己的看法:“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令。。”意思是説:“朋友分手,固然不免黯然神傷,但想到自己仍然有個知己,即使分隔在天涯海角,也是和近鄰一樣。”於是在結尾兩句,詩人奉勸他的朋友:“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在臨別的時候,可不必作小兒女態,哭得羅巾盡濕啊。

這首詩表達真摯的友情,堪稱千古絕唱。楊華與金碧漪都是“俠義道”可以比擬王之與“杜少府”同為“宦遊人”他們為了行俠仗義而在江湖上離合無端,這境界可比“宦遊人”的離合又更高。至於“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令!”的情,則是和主人完全一樣。

楊華重複唸了兩遍“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心裏想道:“碧漪不知身在何方,要是今晚他能與我共此燈燭光,那才真是好呢。”心念未已,忽聽得鄰房有人哼了一聲。

[章节报错] [推荐作品] [更多相关作品]
目录
肉便器 #綠帽(1) 母女花 #姐妹花 #無綠(1) 藥物(1) 偽娘(1) 好文筆 #女性視角 #破處(1) 小馬拉大車 #性奴(1) 快穿(1) 姐妹花 #NTL(1) 母女花 #調教(1) 全家桶 #NTR(1) 目前犯 #熟女(1) 女性視角 #墮落(1) 異世(1) 異國(3) 靈異(1) 好文筆 #監禁(1) 改造 #骨科(1) BE(1) 戀足(3) 異世界 #後宮(1)
大家正在读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私藏小説網 | 
Copyright © 私藏小説網(2024) 版权所有